經驗證過了,無論是效能還是可靠性都滿足上艦要求。”嚴博勳說道。
“還有這火力問題,其實咱們的戰艦很早就裝備了6門左右的大口徑主炮作為主火力,比如說PISA級和但丁級戰列艦。聽楊大人說,配合新式火控系統後,在遠距離也獲得了不錯的命中。而且因為有被帽的緣故,俄國人的硬化裝甲帶也不是牢不可破。根據美西戰爭的資料和這次戰爭的資料,我們專門在陸地上做了一個實驗。分別用4門炮、6門炮、8門炮和12門炮在統一火控指揮下對遠距離上的目標實施覆蓋打擊。”說到這裡。嚴博勳頓了頓賣了個關子。
“4門炮遠端射擊密度不夠,6門炮也只是勉強夠,8門炮應該差不多,10門炮的散步界應該是最佳的。如果數量再多的話,我們就沒有測試,因為一艘戰艦上不可能安置更多的炮塔的和主炮了。不現實。”嚴博勳說著將一份圖示從檔案中抽出,然後交給徐傑。。…。
“你們試驗過3聯裝炮塔嗎?我記得西班牙的戰列艦是9門10寸炮。如果弄成3座3聯裝主炮的話應該不錯吧。”徐傑問道。
“怎麼說呢。3聯裝炮塔確實可以節省重量,但是問題也不少。首先就是3聯裝主炮齊射的時候炮彈受到氣流的影響太大,散步慘不忍睹。我們在義大利海軍的幫助下試驗過9門10寸炮的精度。根本比不上4座雙聯炮塔的精度,也就是說多了1門炮,有效火力還不如8門炮的。”嚴博勳有些氣餒的說道。
“你們就不會3門炮交替發射?兩邊的先打,然後再擊發中間的?時間只要錯開不到半秒就可以的”徐傑有些不滿的說道。
“這個辦法確實可以降低炮口風暴對炮彈的干擾,但是還有其它問題。比如說,我們現在都是半齊射進行較射,而半齊射的話雙聯炮塔自然是一邊打完另一邊打,三座三聯你怎麼處理?一波4發一波5發。對觀測有一定的影響,如果你要是3發打出一組的話。較身寸。米青度又不夠,理論上至少4發齊射才能有較好的精度。”嚴博勳說道。…。
。…。
“而且如果用三聯裝炮塔的話,製造難度大了一些,炮塔重量上升,對整個炮塔系統的旋轉、供彈系統都是一個挑戰,雖然有三聯10寸炮炮塔了,但是義大利海軍方面還是對三聯12寸炮塔服役持謹慎態度。”嚴博勳從工業方面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實戰中。無論是我方戰艦還是俄方戰艦,主炮的火力喪失並不是因為被炮塔被擊穿而造成的損失,相當一部分的損失是因為距離的撞擊產生的震動。擊中炮塔和擊中炮座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所以像單純依靠裝甲來保持火力的話。實在有些困難。廣大官兵傾向於將主炮分裝在更多的炮塔中。”楊用霖選擇站在嚴博勳一邊。
“其實吧,這個想法看似有理,但是實際上,3座炮塔被命中的機率反而會小於4座甚至5座炮塔。總體而言炮塔被廢掉的機率差不過。”徐傑反駁道,後世最經典的佈局有人認為是3座3聯主炮,有人認為是兩座4聯,也有個別人認為是類似於喬治五世那樣424的佈局。。但是絕對不會是4座雙聯或者5座雙聯。。…。
“這樣吧,咱們先說一下具體佈局,然後再集思廣益。過早的下結論反而不好。”嚴博勳提議道。
“好的,那你繼續吧。”徐傑點點頭。
“4座雙聯裝的主炮佈局方式就是全中軸佈局,船體為長艏樓結構,2號炮塔被墊高,形成一個揹負的情況。艏樓延伸到3號炮塔上,4號炮塔下降一層甲板。”
“5座炮塔有兩種佈局,其中一種是在4座雙聯炮塔布局的戰艦基礎上在船體舯部加上一座雙聯炮塔。這樣的話,側弦火力可以達到10門12寸主炮,但是這對於機組的佈局來說有些困難,擠佔了大量的空間,防護帶會很長。”
“第二種佈局比較怪異,其中兩座炮塔在船體對策佈局,不會影響動力艙的佈局,也會縮短裝甲帶長度,側弦佈局的主炮在對面的一定角度範圍內有一定射界。大概在60度左右,(類似於1戰時期的德國公海艦隊的凱撒級戰列艦的佈局)”嚴博勳將3種最終選出的佈局方案提交上來。
“沒有3座3聯裝的設計方案?”徐傑皺了皺眉頭說道。
“有啊,不但有3座3聯裝的設計方案,還有4座三聯裝的設計方案,維托里奧伯爵的胃口很大,打算造出世界第一強的頂尖戰艦。”嚴博勳笑著說道。。…。
“另外,雙聯裝炮塔比三聯裝炮塔相比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水下防雷會比較好,水密隔艙的寬度足夠,因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