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是世界第二了。比大英帝國都要多!
德國沒有多少海外殖民地,那麼這支龐大的艦隊的敵人會是誰呢?法國人?不可能,法國和德國雖然是宿敵,但是真正決定雙方命運的是陸戰。俄國人也是這樣。那麼這支強大的艦隊的潛在對手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堵在北海出口的英國本土艦隊!。…。
要是單獨的德國艦隊,英國人不用過分緊張,傑里科自信,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英國海軍絕對不會落在下峰,德國工業雖強。但是德國的根本在陸軍,所以在海軍方面的投入不可能和英國人相提並論。只要英國海軍建設不發生大的失誤,那麼德國海軍沒有機會戰勝英國皇家海軍的。
但是除了德國海軍以外。在地中海,英國人發現還有其他的兩個麻煩,這就是義大利和奧匈帝國。在德國人的協調下,義大利和奧匈這兩個幾十年的宿敵居然結盟了,當德國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結成同盟的時候,英國白廳的人都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聽錯了,但是傑里科知道,這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是必然的!
和英法德三國相比,奧匈和義大利只能算是二流清國,甚至有人戲謔的稱這兩個國家為窮人的帝國,義大利根基淺薄,奧匈帝國內部的民族問題就足夠讓統治者煩惱的了。沒有德國的幫助,奧匈帝國無法抵抗俄國向巴爾幹地區的滲透,而沒有德國的幫助,義大利獨立時割讓給法國的領土就永遠也拿不回來。兩個國家雖然是敵對,但是都要靠德國才行。所以在德國人的撮合下,往日的仇敵也會坐在一起!…。
。…。
如果僅僅說國力的話,這兩個國家還不入流,但是考慮到地緣政治的話,可就相當不妙了,首先說義大利,義大利是一個半島國家,其陸軍防線只是在北部的崇山峻嶺上,複雜的地形和高山讓大規模兵團作戰相當難以進行,所以義大利可以擠出大量的資金用來發展海軍,尤其是和奧匈帝國和解後,義大利的防禦正面就只剩下法國一家了,而法國的主要敵人是德國,這樣一來陸地無憂的義大利其海軍力量將進入高速擴張階段。
義大利海軍加上奧匈帝國海軍再加上德國海軍,一個在地中海牽制大英帝國艦隊,另一個在北海伺機尋找和帝國決戰的機會。如此一來英國皇家海軍將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情況相當的不妙。
雖然義大利海軍的素質不得而知,但是僅就硬體而言,義大利海軍的戰鬥力絕對比噸位上反應出來的資料要高得多。。清一色的新式戰艦。再加上長期出售戰艦獲得的資金,讓義大利的海軍擴張速度也非常快。
面對以上情況,傑里科敏銳的感覺到,大英帝國現在需要的是能在決戰中戰勝對手,而不是對付那些四處亂竄的破交戰艦。現在的情況是無論德國還是義大利都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海域中,他們沒法出去破交。只能在封閉的海域中和英國皇家海軍打艦隊戰,但是正因為這個原因,一旦決戰失利的話,對大英帝國的損害將是致命的!(在歷史上丘吉爾曾這樣評價傑里科,稱他為可以在一下午時間裡輸掉戰爭的人!)。…。
但是現在,費舍爾爵士還是力圖推行他的快速戰艦計劃,建造速度超快,火力也不錯,但是防護茶几的戰艦,並且力圖用絕對的火力和數量優勢來在決戰中壓倒對手。這個想法看似不錯,但是實際上根本行不通。火力防禦和航速一起構成了戰艦的效能,單純某一項效能的缺失都會對戰艦造成致命的影響。比如說當年甲午海戰中的高砂號和歸遠號,論火力,雙方差距其實不算太大,航速相當。但是一個是穹甲船一個是裝甲船,這就造成了前者在歸遠級的打擊下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別看當時是被群毆掉的,即使單獨決戰的話,也絕對不行。
同樣的例子在美西戰爭中也有。單純說火力的話,奧林匹亞號絕對是不錯的,但是從實戰中的表現來看,依然不如歸遠級的改進版。所以那些妄圖在海戰中單純憑藉火力和航速來壓倒對手的想法都是錯誤的,都是整天坐在辦公室中數著戰艦數量臆斷出來的!至於過高的航速,雖然說航速越高越好,但是航速的提升受到了動力系統和造價的限制,當航速高到一定程度後。那麼邊際效益就太低了。倒不如把有效的資源用在別的地方。。…。
面對潛在挑戰者的挑戰。傑里科確定英國皇家海軍需要的不是那些噸位巨大卻不能上戰列線的傢伙,而是那些航速適中,火力兇猛防護優良的戰列艦。如果是平時,僅僅是少將的傑里科確實無法左右海軍的造船政策,但是這次不一樣。傑里科奉命去和華夏代表嚴博勳談技術轉讓的問題,因為費舍爾對華夏的情況也不瞭解,所以在交待任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