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在這艘戰艦完工投入戰爭之前,我們誰也無法知道他的效能到底如何,所以,對於某些超出我的見識的設計和技術,我寧可選擇更為保守的設計。”
而隨後維托里奧又說出了他的擔憂:“在實戰中但丁級的三聯裝10寸主炮的散步很不理想,雖然徐先生稱可以透過炮術避免散步過大的問題,但是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所以我不敢冒險。使用揹負式炮塔同時主炮全中軸佈局確實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揚側弦火力,但是炮位過高對船舶的穩性造成一定影響。而且為了避免因為兩座炮塔位置過近而造成一炮毀掉兩座炮塔的情況,炮塔之間的距離必須保證,而這延長船體,進一步增加噸位。到最後,這艘戰艦的噸位保守估計都要2萬3千噸,而建造如此龐大的戰艦,對於義大利造船業來首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
還有一個原因,維托里奧沒有說出來,那就是,華夏的支付能力讓義大利的造船廠有些不滿意,在義大利戰艦沒有開啟市場的時候,他們可以低價出售換取聲譽。但是當這個牌子已經起來後,對於華夏可以支付的金錢,各大造船廠開始斤斤計較。這不能怪他們。。商人就是要追逐利益的,當他們聽到一艘2萬3千噸的12門12寸艦炮的戰列艦,華夏只想支付140萬英鎊的時候,他們放棄了。
就這樣,德國人以低廉的價格為代價獲得了同時代中最為強大的戰艦設計,而義大利則在權衡後選擇了一款偏向保守的戰艦,兩國可以說各取所需。而華夏海軍則獲得了第一批4艘新式戰艦。而這些戰艦在華夏的報紙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無畏艦!好吧。這是徐傑再一次剽竊了英國人的創造。
而這四艘戰艦的動工影響的並不僅僅是華夏、德國和義大利三國,一股看不見的超流迅速席捲整個世界。所有對海權有訴求的國家都將目光投到了這幾艘新式戰艦上。不得不說,徐傑這一步的跨越實在是太大了。從1萬4千噸的寧海級戰列艦直接到2萬3千噸的戰艦。而在設計理念和作戰方式上更是顛覆性的變革。強調投射量的窒息戰法和火炮各自為戰的作戰方式被掃近了垃圾堆,全重炮和統一火控以及更大的噸位武裝了這個鋼鐵巨獸!還未誕生已經震驚世界!(未完待續。)
。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五百一十三章 無畏之海
“早在設計pisa級裝甲巡洋艦的時候,才華橫溢的徐將軍就已經試圖用統一的重炮去武裝軍艦,同時主炮全中軸佈局來提高側弦火力。但是在美西戰爭中,pisa級的表現並不如比它稍晚的國王級裝甲巡洋艦。國王級4門11寸40l主炮和眾多的副炮顯然比pisa級的6門10寸炮和4門6寸炮更加實用。許多人認為還是投射量起到了決定性因素,但是沒有人注意到大口徑火炮對防護全面的戰艦的毀傷效果。中央佈局,全重炮佈局本身沒有錯,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主炮數量一定要多!”委託里奧。
當無畏艦這個響亮的稱呼迅速傳遍全球后,當人們震驚於新式戰艦龐大的噸位和多達10門以上的12寸主炮時。資深的海戰專家們對這款強大的戰艦並不是十分認可。其根本原因還在於投射量至上的思想在作祟。
即使防護再好的戰艦。。其上層建築和上部船體的防禦也無法免疫高爆彈的打擊。尤其是艦橋,幾乎是沒有防禦的。在苦味酸炸藥的作用下,一發炮彈爆炸後,彈片往往會打穿數個相鄰的艙室,無論是多麼好的分倉也無法避免被彈片橫掃的悲劇。而大口徑火炮在中距離上的投射量比不上10寸級別的艦炮。也就是說對船體的打擊上昂貴的大口徑艦炮並不如中口徑艦炮。。…。
雖然在華俄海戰中,北洋裝備的新式穿甲彈有多次擊穿俄國巡洋艦裝甲的戰例。不過所有的擊穿都是在較近的距離上實現的,而且從沒有打穿過9寸以上的裝甲。也就是說對於戰列艦來說,12寸重炮依然不夠看!在反對者看來。既然無法在遠距離擊穿對方的裝甲,那麼在中近距離上交戰就成為了必然。而此時,昂貴的12寸重炮無疑就顯得很雞肋。倒不如繼續增加2級主炮的數量。
但是就在此時,曾經觀摩過北洋海戰的德國海軍少將舍爾和英國海軍少將約翰傑里科提出了這樣一種看法。“如果一個艦隊的全部戰艦都裝備12寸級別的重炮,並且輔以精良的測控和彈道解算的話,那麼在10km距離上的交戰將成為可能。而根據各種火炮的彈道圖來看。在10km級別的距離上中口徑火炮的散步明顯要大於重炮。”
而且經歷過大戰的傑里科隨後指出,即使重炮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