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火炮。這樣的話,可以做到和高炮以及其它火炮通用彈藥。或者使用身管長度更長的75MM炮,比如說75MML70火炮。這個級別的火炮足夠對付非重型坦克目標了。正面裝甲也可以免疫75MM級別的火炮。”看著雙方都沒有反對自己的意見。海因茨少將完善了自己的觀點。這計劃說白了就是彌補4號和虎式坦克直接的空擋。製造一種效能和成本介於4號坦克和虎式坦克直接的武器。畢竟從30多噸到將近60噸的虎式直接的差距有點太大了。
“這個計劃我看行,雙保險,一方面不會可以使現有生產體系不受到太大沖擊,另外一方面在4號坦克頹勢盡顯的時候有另外一款坦克來替代它。”興登堡對這個建議還是比較滿意的。這個辦法同時兼顧了雙方的要求,而且從技術上來講也比較容易實現。
“這款坦克的重量定在45噸到48噸為宜。這個重量在保證正常軍備的情況下,我們除了保證車體裝甲的強悍之外,同時可以將炮塔前部裝甲提升到140MM以上。而且車體前部的側面也可以有所提升。50度傾斜20度應該還是可以的。這樣的話,算上對方側擊的角度,那麼車體前半部的防禦力也會很不錯。”海因茨進一步完善了這個方案,於是乎後世大名鼎鼎的豹式坦克的原型基本形成了。
這款坦克的出現幾乎是歷史的必然。因為在這個位面上德國裝甲部隊碰上了和歷史上類似的遭遇。4號坦克在和T34的較量中居於下風(僅紙面資料而言。)即使長管四號坦克也不過是依靠那門威力巨大的75MML48坦克炮而具備了相互摧毀的能力。到了T34…85後還是不如。虎式坦克是厲害,但是產能嚴重不足,(好吧,從後期產量上看,總感覺這是德國人自己不努力,否則產能會上去很大一截。)於是乎最終重量介於虎式和4號之間,戰鬥力和機動性都俱佳的豹式坦克誕生了,並且最終逐漸成為了德國裝甲部隊的主流。這個位面雖然四號坦克比歷史上強悍了很多,但是奈何對方也增強了,相對質量還是不行。所以豹子的出現就成為了歷史的必然,這次不出現,那麼在以後大規模交鋒後豹子依然會出現!
不過和4號和老虎一樣,這個位面的豹子同樣比歷史上強大不少。從目前來看車體正面防護幾乎持平。炮塔和側面前部的防護則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豹子側面45MM垂直裝甲不堪一擊的毛病。至於火力上雖然打算用原版的75MML70火炮。但是實際上豹式坦克的潛力是很大的,可以上更大的88MML56強裝藥版火炮。後期的豹子和前期的虎式火力幾乎是一個級別。至於後期虎式坦克上105MML53級別的火炮後再次超越豹式那就成了後話了。而且因為發動機和變速箱同時後置,節省了大量空間,所以雖然火炮和彈藥都變大了,但是載彈量下降的並不大。更為重要的是,這款坦克的架子本來就是按照40噸級坦克設計的。各方面都留下了相當的餘量,於是乎這款坦克穩定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而最終這款坦克重達47噸的重量也算在德國陸軍的計劃之內。當然因為研究時間較晚,同時部分子系統不太適應中東干燥多風沙的環境,這款坦克在2戰初期也沒有大量裝備。不過在隨後的戰鬥中逐漸取代了部分4號,成為了德國裝甲力量的中堅!
可能是因為德國人在坦克效能方面的劣勢太大了,所以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部隊反坦克能力。在多次交戰記錄中都提到過坦克的缺乏和戰防炮面對坦克、步兵戰車和曲射火力的低生存性。再加上不少反坦克炮的效能並不咋地。比如說德國的50MM反坦克炮。這些東西很難威脅到華夏目前的裝甲主力29型坦克殲擊車。75MM炮威力也不是很夠。而重型加農炮則數量不足,無論是88MM高炮還是105MM高炮絕大部分都是空軍的。古德里安運氣好,從空軍那裡搞到不少好東西,而要是大規模交戰的話,空軍防空高炮都不夠用,哪還會給陸軍?
感謝書友hukaikaka的打賞~~~。下週沒推薦~~~,側位只能依靠各位書友的支援了~~~~~。(未完待續。)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巨人殺手
按照德軍的編制,裝甲部隊因為要和對方裝甲單位死磕,所以會有較多的反坦克炮,而普通步兵師配屬的反坦克炮數量就很少,這就意味著一旦裝甲部隊跪了,那麼步兵師面對對方合成裝甲力量的打擊將沒有還手之力。補充反坦克炮是個辦法,但是光這樣還明顯不夠。於是乎德國人又開始從步兵反裝甲武器入手。
德國人檢查了一下自己的步兵反裝甲武器,裡面貌似就兩種,一種是反坦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