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看,土耳其人動作最慢而且最為猶豫,暫時可以放放。奧地利人雖然行動堅決,但是可惜的是他們距離最遠,補給和消耗肯定也是最大的,讓坦克自己跑而不是靠火車或者拖車跑這麼老遠的話,那麼對於坦克發動機和履帶來說絕對是一個考驗。即使打贏了伊朗人,奧地利人的狀態也完全可以稱得上強弩之末了!所以真正的威脅只有一個,那就是那支德國裝甲師!這個師的指揮官是誰來著?好像是一個叫斯托克豪斯的傢伙,算你倒黴,就拿你祭刀了!
作為防禦戰專家的徐懷德並不是不懂得進攻,相反,這個在軍中內部被稱為怪才的傢伙在進攻戰術中往往能搞出一些讓人歎為觀止的奇妙搭配。而到目前為止,徐懷德玩的最順手也是最經典的戰術就是他自己獨創的坦克殲擊車與坦克配合進攻的戰術。一般而言,沒有炮塔的坦克殲擊車和突擊炮被認為並不適合參與到進攻作戰中,底盤和動力不變的情況下,這些東西空有強悍的火力和裝甲,但是速度緩慢而且射界狹窄。坦克之間的交手通常都在1000米以內,雙方高速機動,不知道什麼時候側面就露出來了。而坦克殲擊車只能轉動車體來攻擊,這種笨重緩慢的車輛在沒有預設陣地掩護的情況下會非常艱難。
而徐懷德的解決辦法是這樣的,坦克和坦克殲擊車的混編!讓部分部隊打破原有的坦克連和坦克殲擊車的搭配。而是使用坦克殲擊車和坦克混編成獨立的加強連。前者擔任攻擊的矛頭和防禦的盾牌,後者為前者提供掩護。在較小範圍的交戰中,對方很難繞到側面去,儘可能的減少坦克殲擊車的火力盲區。同時在攻擊的時候當坦克突破了對方陣地並且碰上對方強有力的反擊的情況下,坦克可以隨時後撤引誘對方進入坦克殲擊車的攻擊範圍內,這樣一來業儘可能的彌補了後者的機動劣勢。
這種戰術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就很難了。到目前為止除了創造這個戰術的徐懷德和他麾下的第五裝甲師之外,華夏其它裝甲師對此抱著一種懷疑的心態來看待。別的不說。一個裝甲連中既有坦克殲擊車又有坦克的話,協調起來就是個麻煩事,真正行動起來,坦克之間配合還能出現各種混亂呢。你再加上別的車輛那不是更容易亂了?華夏坦克營的編制都是26型坦克和29型坦克分開。你這麼一混搭不是自找麻煩嗎?
開始的時候徐懷德的手下也被弄到暈頭轉向,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和練習後,演習起來似乎還真的有那麼點樣子。當然,具體情況如何就要到戰場上實際檢驗一番了!而這次這支德國裝甲部隊就是一塊很好的試金石!
徐懷德這個頗為主動的計劃送上去後很快就被批准了。在電報中,彭毅表示空軍方面已經承諾會盡最大努力提供掩護和支援。倒不是說彭毅對這個計劃有多支援。而是說,戰爭打到這個份上,也就只有這個計劃能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打破僵局!於是在接到上峰的回電後,徐懷德的第五裝甲師馬不停蹄的南下準備堵截德國人。內線作戰的優勢讓華夏陸軍裝甲部隊的行程很短,所以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使用寶貴的坦克摩托小時。而德國人雖然意識到對方的行動,但是卻沒想到對方居然這麼直接這麼幹脆的找自己的麻煩!
真男人在決定行動後就絕對不會猶豫,徐懷德立馬帶著第五裝甲師主力南下截擊斯托克豪斯的德國裝甲第六師。數百輛各種坦克裝甲車加上幾千輛卡車或者其它車輛組成的龐大鐵流根本無法避開德國人的耳目,於是乎正在一心南下準備踢周宣屁股的斯托克豪斯將軍突然發現自己可能被抄後路。而原本用來牽制華夏的土耳其人和奧地利人根本無法趕到戰場。“看來,一切都要靠自己了。”斯托克豪斯頗為鬱悶的說道。華夏存在裝甲技術優勢,同時從編制上也比德國師大一些。再加上自己是遠距離奔襲。從種種跡象上看自己是劣勢的一方,但是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慫啊!
在徐懷德的威逼下,德國第六裝甲師不得不放棄原有的計劃而是改為北上迎敵。根據以往德國陸軍的經驗,用坦克和對方對攻是一個很不划算的做法,於是乎斯托克豪斯在正面用牽引反坦克炮和高炮組成了一條防線,然後坦克和裝甲車部署在後方和側翼,根據他的估計,雙方攜帶的遠端火炮數量應該十分有限,自己這次出擊沒帶150以上級別的遠端火炮。他估計對方也不太可能,畢竟這些東西太過沉重而且移動緩慢。雙方重榴彈炮無論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上來說都是半斤八兩。彼此都可以相互壓制,所以斯托克豪斯將反坦克炮靠的非常近,組成一個個支援點。然後再配合坦克抵擋對方的第一波衝擊。
這個戰術按照以往的經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