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普通的“造假“之外,華夏還需要搞一些高大上的“造假”。比如說偽裝雷達站或者指揮部什麼的,除了表面功夫要做到位之外。還需要模擬前者的無線電訊號。否則的話,當對方發現一個疑似雷達站,結果沒有探測到半點電磁波那不就全演砸了?於是乎,在德國人的電子戰部隊的作戰記錄中。華夏的對空雷達和指揮部的數量在極端的時間內翻了數倍!
“雖然奧匈軍團被重創了,但是德國人似乎依然從基爾庫克的守軍中抽掉了一部分部隊來加強克魯格軍團的戰鬥力。從兵力對比上看,德國人在陸空兩方面都佔據較大優勢。南線的德軍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後戰鬥力恢復較為迅速,我們至少需要一個裝甲師和一個機械化旅的兵力才能維持南線的穩定。然後北面我們可以再一線集中3個主力師,然後留下一個整師以及軍區直屬部隊作為總預備隊。”彭毅在一次高階軍官會議上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根據最新情報,德國人從基爾庫克徵集了近兩個步兵師的兵力。再加上北線2個裝甲師和2個機械化步兵師,對方兵力上有2比1的優勢。而且他們還有空軍優勢,考慮到我們後勤運輸線不再那麼可靠了,三個師是不是少點啊?”周宣說道,作為一線指揮官,他對上次大戰打的多麼血腥可是有很深的瞭解的。雖然後方已經盡全力進行補充了,但是到現在,他的部隊實際戰鬥力也不過戰前的8成左右!而北面是4個齊裝滿員的師和2個炮灰師,這讓他感到十分不穩妥。
“我們手中還有一支傘兵部隊,他們裝備好素質更是沒的說,如果能把他們也放到一線的話,那麼將極大的改變我方兵力不足的現狀。”周宣想了想又補充道。
“這些傘兵雖然精銳,但是畢竟是輕裝部隊,他們的長處在於機動性,而不是正面對敵。如果僅僅是簡單的將他們放在前沿當成普通步兵的話那可就太浪費了。如果能把傘兵部隊集中起來用來干擾對方後方的話,那起到的作用會更大一些。”一旁的徐懷德說道。
“後面可是有2個步兵師啊!在沒有陣地依託的情況下,輕裝傘兵部隊和步兵師交手也不佔優勢啊。雙發的火力構成就決定了傘兵除了在輕武器上有些許優勢外,重火力方面完全劣勢,如果是防守的話,還可以獲得軍直屬火力的支援,而要是出去遊擊的話,連這點火力支援可都沒有了!”周宣反駁道。
“不一樣的,德國人找來的兩個步兵師只不過是架子貨。各位想想。土耳其人的裝備相當一部分都給了德國人。奧匈帝國和我們更是連續打了兩次,他們的重灌備還能剩下多少?人員可以從基爾庫克抽調,但是裝備呢?德國人的補給優勢沒有那麼大,不可能一方面迅速恢復被打殘部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面又成建制增加新的部隊。畢竟南部的巴士拉港吞吐量有限。北面的中東鐵路運輸能力也有限”田勇的意見更傾向於周宣。田勇不相信這些倉促組建的步兵師能有多少戰鬥力!
“硬拼絕對是不行的,對方總體實力比我們強上一截,尤其是空軍優勢,在開始的時候會很大。如果我們結硬陣打呆仗的話那麼就和我們當初在和南線德國師的交鋒情況一樣,不過是雙方對換了一下而已。優勢一方從來都希望和對方硬拼。如果我們將全部精銳集中在一線的話,那麼德國人會很高興的,一旦主防線被洞穿,我們連穩定戰線的機會都沒有!”彭毅看了一眼有些難堪的周宣後繼續說道。
“當然,周師長說的也有道理,敵我雙方兵力差距巨大,如果沒有足夠兵力的話,肯定擋不住德國人的地空聯合攻勢。對方佔據主動,我們要根據對方的戰術來確定我們的計劃,所以我們需要時間。不能趁早的和對方撞在一起。如果對方4個主力師全部上陣的話,我們正面的壓力會很大,但是他們後方會空虛,他們部署就會像一隻藏獒一般,鐵頭豆腐腰。我們如果能抽出一支機動力量來攻擊對方後方的話肯定會收到不錯的效果。如果他們留有餘力的話,我們倒是可以依靠防線和他們消耗一番。我們要在最恰當的時候投入最為強悍的力量!”彭毅算是給雙發來了一個折中,把精銳的傘兵部隊留在預備隊中,同時也不輕易撒出去。
作為華夏在中東的最高階別指揮官,彭毅所要考慮的事情遠比手下的師長們要多得多。在前線的師長們只用考慮當面之敵和手頭的本錢,而彭毅則需要考慮南北兩線的情況。總體來看。華夏北面的壓力相當大,德國空軍在開始的時候優勢會極大,秦嶽的空軍需要抽出相當一部分兵力留著對抗德國人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在對方統治天空的情況下,華夏陸軍悍然和對方死磕是極不理智的。所以他採取一個拖字訣。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