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毅實在有些想不清楚。不過在對方可能會實施包抄戰術的這個問題上他和周宣的想法是一樣的。“不管如何,先留下一定的預備隊吧,如果對方正面就這點力量的話,我們可以減少進攻兵力。”
而就在華夏摸不清對方的戰術的時候,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一線指揮官也十分緊張。按照制定這次具體戰術的古德里安的話說:“這是一場豪賭!如果勝利了那麼他們將重創對手,而如果對方意識到了自己的意圖,就會萬劫不復!整個部隊會被有準備的華夏部隊切割的支離破碎,然後被一口口吃掉!”
古德里安的戰術非常極端,他充分發揮德國4號坦克機動性優勢和德軍的數量優勢,試圖透過繞過華夏軍團的正面攻擊對方脆弱的後防線和補給線。核心思想非常簡單,但是實際操作卻存在很多問題。華夏能想到的問題,古德里安同樣能想到!過於稀鬆的戰線加上沒有優勢的裝甲部隊一旦碰上立馬完蛋。這是無法迴避的。
而古德里安解決的辦法就是不和華夏部隊硬拼。或者說放棄了初期的正面進攻,當華夏部隊發動攻擊後,正面的裝甲部隊會在戰防炮的掩護下逐次撤退,並且收縮兵力!透過不斷後退和集中兵力來逐漸抵消對手的攻擊力!正面部隊的作用就是要死死的牽制華夏兵力,為側翼突破爭取時間。
“給華夏一個正面突破的機會,他們一定會上鉤的!”面對同僚們的質疑,古德里安十分肯定的說道。他一直強調坦克的機動性,甚至曾經反對虎式坦克的研發,當自己和友軍在華夏強悍的裝甲部隊面前撞得頭破血流之後。他依然認為保證己方坦克擁有強於對手的機動性是必須的,而這一次他看到了一個不錯的機會來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兵力不足,並且沒有完整的防禦體系,最適合部隊穿插和滲透!不過他的建議在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援,直到莫德爾站到他的一邊之後情況才發生改變!
“如果正面裝甲部隊能在3天時間裡撤到這裡的話。”莫德爾在地圖上劃了一條線。“那就可以和我的部隊匯合在一起,正面的部隊加上我的兩個師。華夏想要一口吃掉是不可能的。如果負責穿插的部隊動作夠快的話,他們將很快失去進攻的力量,然後被迫撤退。我們終究擁有極大的數量優勢。同樣分兵,肯定是我們更有優勢。”
“成敗在此一舉啊!”雖然獲得了莫德爾的支援,但是布勞希契給古德里安的部隊並不多,滿打滿算不到2個裝甲團和1個步兵團的兵力(還有一些額外的偵查單位和炮兵單位)。而原本歸屬古德里安指揮的A集團指揮的剩餘部隊被交到了莫德爾手中。布勞希契雖然最終勉強同意了古德里安的決定,但是卻依然心存顧忌,古德里安成功了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失敗了,他也不至於損失太多的兵力。
雙方裝甲部隊組成的鋼鐵鋒線開始緩緩靠近,出乎德國人意料,華夏也十分的小心,他們並沒有急著發動進攻,似乎坐實了兵力不足的問題。這種情況讓有些忐忑的古德里安多少放鬆了一些。他將親自帶領側翼迂迴的部隊繞過華夏正面戰線進行穿插,為了保證速度和持續作戰能力,古德里安獲得了超過常規的後勤車輛,他們擁有更多的油罐車、補給和配件。
“你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繞過對方的防線後,不顧一切的向對方後方發動進攻,我們可以把部隊拆成營級甚至是連級戰鬥群,他們沒有完備的防禦體系,根本無法阻止我們的進攻。”雖然嘴上這樣說,但是他心中卻並不那麼輕鬆。華夏肯定會有一些預備隊的,對於裝甲部隊撞上後的戰況古德里安從來不抱樂觀情緒,既然打不過的話,那就只能饒了,這就好貓抓老鼠,只要老鼠數量足夠多,足夠分散,就總能偷到乳酪!在第一時間,無論是彭毅還是其它絕大部分指揮官都沒想到德國人這是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側翼的迂迴上了。正面防禦壓根就是以防禦拖延為主。
於是餘在巴比倫行動的第一階段,華夏和德國部隊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場大規模的裝甲攻防戰,在這場戰鬥中,華夏大規模裝甲部隊犀利的攻擊和諸兵種的配合讓世人感到震撼,而德國人的防禦和短促突擊相結合的靈活防禦戰術同樣值的在戰史上濃墨重彩的寫上一筆。即使在裝甲力量劣勢的情況下,德國陸軍的綜合戰鬥力依然強悍!
首先發動攻擊的是徐懷德所屬的部隊,一個完整的裝甲營以連為單位展開,形成三個巨大的楔形陣型。秉承他的獨特戰術,這個裝甲營中坦克和29型坦克殲擊車是混編的,每個連中最為銳利的矛頭就是號稱在正面交戰中幾乎無法被擊穿的坦克殲擊車,坦克負責兩翼。而身後則是步兵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