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日德蘭海戰中的火炮損失,這個數量將是相當巨大的。。…。
其次,根據情報顯示,德國在這一年中完成4艘俾斯麥級戰列艦已經是相當困難的事情了。所有的資源和人力都在向這4艘鋼鐵巨獸傾斜。而且換裝火炮還涉及到炮塔和各種伺服裝置,一個炮塔重達好幾百噸,這些需要大量的工廠來相互協作才能完成火炮的換裝工作。既然如此,在美國人看來,在一面彌補戰損一面又強力上新船的情況下,德國海軍根本沒有能力為這些無畏艦裝備上32門350l45主炮啊。也就是說,馬吉芬的這個設想不具備實現的可能性。
但是實際情況如何呢?德國人到底是如何應對這一的問題呢?美國人猜的沒錯,如果單純憑藉德國的產能和戰時資源量的話,這樣的工作確實很難完成,但是實際上,得益於優秀的統籌規劃和同盟國內部的協作機制,德國人還是十分順利的完成了無畏艦火力升級計劃!
首先火炮的製作方面,早在開戰之前,同盟國內部就已經統一了火炮規格。大家都用到是一種l45主炮,也就是說,除了克虜伯之外,義大利的安多爾沙炮廠和奧匈帝國聞名於世的斯柯達炮廠也可以生產這樣的火炮。相對於整體開戰的德國公海艦隊,義大利和奧匈艦隊可就輕鬆多了!整整3年就打了兩次艦隊大戰,所以說他們的產能是絕對富餘的。。…。
火炮問題解決了,那麼剩下的各種配件伺服和光學儀器什麼的就更好解決了,甚至就連裝甲鋼都可以透過華夏的輪船運往歐洲!總體來看,德國海軍後勤壓力並不算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依靠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的力量以及華夏的外援完成了這項在美國人看來並不太可能的任務。同盟國內部的火炮統一規格計劃協約國並不知曉,甚至於在各種檔案中義大利和奧匈帝國戰艦上資料著名都是火炮,從表面上看同盟國內部的武器規格並不一樣。其實事實上除了艦炮之外,各種陸炮和輕武器等等使用的規格也確實不一樣,所以美國人也就沒考慮到這一點。…。
於是乎經過一堆人的一番分析後,美國海軍認為德國人沒有足夠的資源和人力來完成這項龐大的工作,而且即使德國人做了,最多也就改一到兩艘,對戰局不會產生什麼根本性的影響,所以,大家可以歇歇了,繼續按照原定計劃,美國人和法國人掃除地中海的同盟國艦隊。。而英國人只用盯死公海艦隊就行了。而且美國政府還特意“提醒”馬吉芬,不要將自己“毫無依據”的推測四處傳播,更不要讓英國人知道了,好好幹自己的事情,不要管別的了。。…。
“要是英國人知道一個美國艦隊司令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那麼我們在外交和政治上將會相當被動,我們沒有必要因為一個不切實際的推測來為英國人賣命,不是嗎?”威爾遜總統這樣對本森說道。
“我就知道是這樣一個結果。”看著神色有些沮喪的馬吉芬。西姆斯有些幸災樂禍的說道。他倒不是對馬吉芬有什麼特別的看法,只不過作為一個美國人,他也不希望圍著英國人的指揮棒團團轉,畢竟美國艦隊到了英國,因為實力上的差距只能聽從英國人的安排,而在地中海,美國人才是協約國的海上老大!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孤寂美杜莎的月票支援~~~。。
第九百三十三章 微型潛艇的逆襲
聖納澤爾港外,佈列斯塔尼號在引導船的幫助下慢慢向港外駛去,這是這艘戰艦第二次從修船廠中出來。希望這個數字不會變成第三次!“法蘭西海軍的先輩們可能永遠想不到偉大而驕傲的法國海軍居然被義大利人打的進不了地中海吧?”艦長夏爾有些自嘲的說道。法國海軍一直以來都是一支紙面上頗為強大的艦隊,甚至於在風帆時期,以讓巴爾為首的一批法國海軍優秀將領都曾經屢次戰勝英國皇家海軍,雖然到了近代,法國人和英國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但是長時間一來,依然是英國老*國老二。
但是這一切在進入無畏時代後發生了變化,一大批想要獲得藍色領土的國家依仗強悍的國力而異軍突起,而法國海軍則受到了國內工業水平和強大陸上壓力的雙重壓迫,最終不得不在昂貴的海軍軍備競賽中退出,並且最終淪為了二流,而現在呢?在經過兩次大戰之後。。法國海軍連二流都算不上!全部主力戰艦的實力也就相當於英德海軍的一支分艦隊!甚至就連數量龐大的前無畏艦都在馬耳他海戰中消耗殆盡。如果不是因為英國人的幫助的話,恐怕法國海軍就徹底淪為一支存在艦隊了。。…。
不過可惜的是,英國人在地中海的交戰中也沒討到便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