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時間就打下來鄂木斯克。俄國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才獲得的西伯利亞居然幾個月就易手了,更為可怕的是對方直接摧毀了自己的最後的兵員和物資基地。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鄧尼金不得不把前線的指揮權交給高爾察克,自己親自率領一個近衛師和高爾察克劃撥的一個海軍陸戰隊團來到庫爾幹來阻擋華夏陸軍的進攻。這是鄧尼金手中最後的一支精銳部隊了。如果能打贏對手,那麼他的軍隊還可以堅持一段時間。而如果這支力量再被擊潰的話,鄧尼金就沒有一點底牌了!。…。
雙方在庫爾乾地區展開了對峙,對方似乎並不急於攻城,相反,他們還派出了信使與自己聯絡。表示如果鄧尼金同意投降的話。那麼華夏政府願意保證鄧尼金和下屬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甚至對於普通士兵都會妥善安置。面對對方提出的條件,鄧尼金倒是相信對方說的是真的,畢竟華夏沒有屠殺戰俘的習慣,從上一次被俘的經歷上來看,華夏確實可以做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華夏需要有人力去開發西伯利亞。而從自己的角度來看,貌似現在的俄國反抗力量確實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程度了,沒有補給,沒有兵員,強敵從四周壓了過來,再加上內部山頭林立。天知道他們那天就叛變了!…。
不過即使這樣,自詡為一個愛國者的鄧尼金還是無法接受投降這個結局,自己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拉起的這支軍隊不能就這樣完了!而投降之後,自己的身份怎麼定位?一個波蘭人?一個俄國人最終變成了一個華夏人?這不太過可笑了?自己拼死拼活的打了這麼多年就是今天?絕不!在回絕了對方的勸降後,鄧尼金決定集中全力在庫爾幹打上一次。自己曾經重創過德國人和奧地利人,手下也堪稱百戰雄獅,而為了這一次戰鬥,鄧尼金有集中了幾乎所有的先進裝備。而對面的華夏陸軍兵力也並不多,滿打滿算能動員的也就2個師,作戰兵力不超過3萬人,自己這邊至少有4萬可戰之兵,而且還是防禦作戰,自己沒有理由會輸!即使最後結果不會改變,自己也要獲得一次輝煌的戰術勝利!。…。
鄧尼金將自己手下約兩個師外加一個旅的部隊做了如下部署(包括先前的地方部隊和陸續趕來的其它部隊。)唯一的一個裝甲團被作為總預備隊。兩個炮兵團被部署在庫爾干城的兩翼。一個步兵師被安排在正面的三道防線上。為了防止對方的炮火孤立和縱深打擊。。鄧尼金在關鍵地區修建了環形防禦工事,並且儘可能的增加了防線的縱身,在兩條防線之間,至少間隔了2km左右,再配合上環形工事,對方想要直接擊穿防線進而分割包圍幾乎是不可能的。
雖然裝甲部隊少了一些,但是鄧尼金認為這不過是讓他進攻能力略有不足,攻擊不成防禦有餘,在用防線、步兵和戰防炮消耗掉對方的裝甲矛頭後,自己再打一個漂亮的反擊,這套招數至少在德國人身上屢試不爽,現在對付華夏應該也夠用吧,鄧尼金看著作戰地圖自語道。
“不見棺材不掉淚啊。”彭毅微微一笑。不過也好,總算有了一個值得認真對待的敵人了。幾個月的順風順水讓底下的官兵們過於樂觀了,彷彿坐在卡車上就可以獲得勝利一般。更何況華夏已經十幾年沒打過大仗了,用這塊磨刀石來練一練手也不錯,誠然,彭毅的部隊比對方要少,但是要是論起技術素質和裝備水平來說,可要比鄧尼金這支七拼八湊的部隊要強多了!而且彭毅還有另外一個王牌,那就是一個大隊的戰鬥機和兩個大隊的轟炸機,彭毅之所以沒有立即展開攻擊其實也就是為了等這支航空勁旅。。…。
“從現在,戰爭的形勢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過去那種大炮加步兵衝鋒的戰法已經過時了。戰爭已經變成了三維,甚至於可以這樣毫不誇張的說誰掌握了空軍,誰就能掌控陸地!這場戰爭的勝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將以一種全新的交戰方式來乾淨利落的摧毀對手,雖然攻堅的原則依然不變,但是其方式卻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對方的一舉一動都將在我們眼皮子底下,所有試圖反擊的敵人都將處於空軍的打擊之下,想想吧,這是一種多麼美妙的事情。”在在作戰會議上,彭毅信心十足的說道。
1戰時期的空軍能做些什麼?在俯衝轟炸戰術還沒有開發出來的時候,攻擊機對地無非是低空水平轟炸或者乾脆用機槍掃地皮間或再扔兩顆手雷,當時的普通單發飛機的載彈量不會超過250kg,大型轟炸機的載彈量不會超過2噸。(這個就是一個估計了,畢竟炸彈和油料重量有的時候可以互換,你要是少裝點油的話,就可以換一個大點的炸彈。)雙發飛機的載彈量一般不超過800kg。其實作用十分有限的。不過即使這樣,華夏還是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