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雙方都已到了集團軍級交戰的規模了。那麼單純一個重灌甲營顯然並不太管用,所以德國人果斷派出了一個重灌甲營,一箇中型裝甲營和兩個機械化步兵營的兵力組成此次支援作戰的主力。…。
中型裝甲營的編制略小,為兩個坦克連,但是也有36輛各種坦克,機械化步兵營中也配屬了8輛裝備mm反坦克炮的裝甲車。既然德國人都這麼慷慨了,那麼作為正主的奧匈帝國自然也會補齊這支部隊所需要的遠端火炮和防空炮。於是乎奧匈帝國為這支裝甲部隊準備好了3個加農炮連和3個88mm防空炮連(每個連4門火炮),還有若干的mm自行防空炮。而當時因為運送的車輛太多,所以德國人在兩個港口同時卸貨。而悲催的是,英國人只發現了其中一個港口的行動,漏掉了另外一個,而這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蒙哥馬利在給華夏的電報中漏掉了近一半的兵力!。…。
而此時這支裝甲部隊的指揮官胡貝上校已經集結了他的部隊進駐帕多瓦附近。,隨時可以根據需要投入戰場。而胡貝對於自己麾下這支裝甲部隊還是挺滿意的。。獨立重灌坦克營的4號坦克實際上是當年重型坦克的折中方案(具體情況可以看147章。)全車重量為36噸,正面裝甲為6mm傾斜4度。炮塔裝甲為8mm。車體側面裝甲為mm到3mm。後部裝甲為3mm。主炮為7mml4火炮。發動機功率為3馬力。越野速度在km左右。(對坦克不瞭解,歡迎書友指正。)成員數量為人。
而中型坦克營的3號坦克則是當年“印度坦克”的修正版,最終德國陸軍部還是放棄了要求裝7mml4火炮的計劃,而是使用了一門弱一些的mml坦克炮。這種坦克重量為4噸,具體效能類似於歷史上的4號d型坦克。本來這種坦克也打算採用傾斜裝甲的,但是為了保證成員的空間、彈藥儲備量等問題,最終還是使用了近乎垂直的裝甲。而且按照目前的情報。協約國除了法國之外,英美也沒有特別厲害的坦克,這樣的設計也足夠了。
除此之外,德國人的兩個機械化步兵營中還有8輛搭載了7mml4反坦克炮的8噸半履帶車。和8輛搭載著迫擊炮的自行迫擊炮車。無論從人數還是火力上來說,這兩個機械化步兵營其實也是超標的。就在胡貝整裝待命,隨時準備投入戰場的時候,華夏陸軍也進入了攻擊陣位,蒙哥馬利電報的到來也讓周宣感到一絲的意外。。…。
此時周宣手中也握有一個重型坦克營。對於如何使用這個坦克營,周宣還是頗為糾結的,因為在整個戰場上似乎找不到旗鼓相當的對手。周宣麾下一共有1個重型坦克營,箇中型坦克營以及3個機械化步兵營的主力。(其餘炮兵和後勤單位另算。)在戰役制定的時候。華夏陸軍只負責切割對方的陣地,畢竟人數有限。切割後的分割包圍則交給了北部的義大利駐軍和部分英國自治領軍隊。原本對付山地步兵,周宣認為中型坦克就足夠了,沒必要上重型坦克,但是隨著德國重型坦克營的出現,周宣總算找到了對手。
華夏的9型重型坦克的重量和德國坦克相仿,但是因為採用了變速箱後置,所以節省了一些重量,高度也降低了一些,節省出來的重量正好用於加強正面裝甲,所以這款坦克的正面裝甲達到了6mm傾斜度。炮塔裝甲達到了。而側面裝甲前部也達到了mm。後部裝甲為3mm。使用的火炮為7mml4,火炮效能和德國坦克差不多,但是因為華夏是世界上有名的產鎢國,所以裝備的鎢合金穿甲彈比例比較高。但是發動機功率偏低,只有3馬力不到,越野速度不超過每小時千米,成員最終還是使用4人車組。…。
。…。
而6型中型坦克則是6噸級別的。正面裝甲厚度為4mm傾斜4度,裝備一門7mm火炮。炮塔正面為6mm。車體側面為4mm到3mm。後部為mm。裝備一臺1馬力發動機,越野速度也不過千米左右,從效能上看,速度不高,防禦較好。。火力也算湊合,屬於明顯的過渡產品。華夏也並沒有投入太大的精力,按照徐傑的打算,這種坦克地盤到後面就是用來改突擊炮或者追獵者的。不過這種坦克在現在看來也絕對稱得上精良,如果表現比較好的話,說不定英國人會訂購一批?
和有奧匈帝國鼎力協助的德國人不同。華夏陸軍需要自備防空高炮。對於具體高炮口徑來說,如果從歷史延續上來說,應該使用88mm高炮,畢竟1戰前華夏和德國走的比較近,但是現在情況變了,華夏和協約國快結盟了,所以高炮口徑上最終還是使用了美式的9mm高炮。而這一次。為了防止友軍空軍不給力的情況出現,華夏專門為部隊配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