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考慮美國和法國的看法。畢竟一旦真打起來,美國是英國最大的依靠,而法國是協約國在大陸上最後的橋頭堡!。…。
好在華夏並不著急,給了英國人足夠的時間來思考這件事,而英國高層也開始討論未來英國與華夏之間關係的問題,同時也在協約國內部探討協約國集團該如何對待華夏的問題。而想要明白這個問題,就必須知道華夏和協約國合作的目的是什麼?華夏能從協約國獲得什麼。而華夏又能給協約國什麼?
“華夏雖然擁有強悍的綜合國力。他幾乎已經擁有了成為一個大國所有的條件,世界第一的領土面積和人口。較為高效的政府和雄心勃勃的民族精神,逐漸提高的教育水平和較為便利的交通。較為高階而且總量相當巨大的的工業能力,這個古老的國家無論是硬體上還是軟體上都有重新成為一個世界頂尖強國的能力和決心。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華夏的發展極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已經成了能和歐洲諸國比肩的工業區,而西部尤其是新徵服的北亞地區甚至可以用蠻荒來形容,而且在關鍵技術領域上和英國這種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比還是有些差距。”
“那麼在分析了這個國家的優缺點之後。我想那位親手建立華夏的領導人應該知道現在的華夏需要什麼。工業技術的再次升級以及大量的資金來建設西部。而到目前為止他正在走第一步。而第二部可能就是引入外國資金來加速華夏的發展,這樣做無疑很適合現在華夏的國情。華夏不會無限制的擴張下去,那是曾經俄國人的選擇,他現在需要的是好好消化自己剛剛取的的一切。然後最終將其徹底轉化為自己的。所以他們並沒有繼續擴張的意思。”張柏倫在英國議會上曾經這樣評價他眼中的華夏,而他的看法也得到了政府高層的認同。尤其是組後一段話,華夏沒有繼續擴張的意思,否則的話早在1戰期間就行動了。那時候大英帝國在亞洲的力量可謂是空前虛弱。。…。
雖然感情上還很難接受,但是實際上英國人認為如果未來同盟國和協約國在南亞交手的話,華夏確實不會在給與德國人幫助了,而肯定會給予英國人和協約國一定的支援。對於這個對英國殖民地沒有佔領的可能,同時又可以幫助英國人守衛南亞的國家,似乎英國人真找不出什麼拒絕合作的理由。…。
真正影響英國和華夏的合作因素中美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和已經認清形勢準備當二流國家以保證自己殖民地安全為主要任務的英國不同,美國人對自己的國力十分的自信。他們確實有自信的本錢,世界第一工業強國。而且也有巨大的人口。再加上美國在美洲還有一群小弟。雖然美國政府認為和華夏開戰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國之間在各種方面的較量還是存在的,對於美國來說,他們並不喜歡華夏,至少在一些關鍵領域的合作問題上,他們不會輕易和華夏聯絡。而如果英法和華夏進行交流合作的話,那麼華夏的實力也會上升,這自然也不是美國人願意看見的,所以在諸多方面美國進行了一定的阻撓。。…。
英國人必須考慮美國人的態度,所以英國人在華夏進行電子和水聲研究的合作方面才有所顧忌,畢竟發動機是英國人自己搞的,沒有外來因素。。美國人的液冷發動機英國人還看不上呢。但是雷達和水聲研究卻在和美國合作,而美國已經表示了“不願意”讓美國的技術出現在華夏的裝置上。
而就在英國人進退兩難之際,法國人的表態卻讓這個已經陷入僵局的合作發生了一些變化。“不管各位如何看待華夏,華夏成為世界上第一流的強國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華夏和美國以及德國是這個世界上第一檔的三個國家,然後是英法,再然後是義大利和奧匈。不管你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在一些決定這個世界走向的關鍵問題上,我們不可能撇開華夏的。而且我不得不佩服的是,華夏居然可以用並不是第一流的子系統製造出第一流的裝備,這種設計能力上的天賦是我們目前最欠缺的。我想各位對龍翔號戰列艦的恐怖心有餘悸吧?華夏這艘戰列艦上的那個部件使我們造不出來的?但是我們卻無法整合在一起。”法國霞飛將軍再一次協約國高層會議上這樣評價華夏。。…。
而在這段話中法國人的意思很明白。他們有兩層意思,一個是華夏是改變世界的決定性力量之一,如果他不能成為我們的朋友,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損失。其次就是我們也確實有需要華夏的地方,至少在未來的武器裝備設計方面,華夏有巨大的優勢。他們可以讓我們的軍隊擁有巨大的裝備優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從戰略還是戰術角度,和華夏之間交往都是有必要的!而對於這點英國人表示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