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斷咆哮的德皇,西佩爾硬著頭皮上前勸說道。軍人的使命感讓他不得不面對震怒的德皇。。…。
“那就把那兩艘航空母艦預備艦直接改成航母。也不要掛什麼郵輪的牌子了,我們需要儘快的擴充自己的力量。義大利問題必須儘快解決。”威廉二世眼珠一轉說道。
“如果僅從應對目前的危機角度來看,將兩艘郵輪建成航空母艦自然不錯,但是這樣的話會導致協約國的高度警惕,他們同樣也有航空母艦預備艦,這樣的競爭對於我們來說非常不利,海軍方面能在3年內湊出7艘艦隊航空母艦已經相當不容易了,而且因為基地的問題,公海艦隊確實很難發揮決定性作用,不過皇家空軍不一樣,只要能解決機場問題,我們完全可以掩護陸軍登陸義大利,在1個月之內進入羅馬!”就在西佩爾琢磨著如何組織德皇有些過激的行動的時候,紅男爵里希特霍芬建議道,他可不是單純為海軍圓場,而是為了能夠為空軍爭奪到更多的話語權。不過有一句話說的很對,想要在目前的情況下,兩年之內讓公海艦隊能同時抵禦協約國並且進駐地中海卻是很困難。用空軍是個不錯的辦法。…。
。…。
“義大利海軍很強,但是空軍很一般,而且也不一定都會抵抗,我們可以很輕易的拿到制空權,然後把陸軍送到義大利本土,必要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甩開黑衫黨行動,換一個更加合適的傀儡。”里希特霍芬的話對德皇來說有很強的誘惑力,投資更小、見效更快。
“奧匈帝國的建議並不是不可取的,義大利最好的結果不過是作為德國一個並不是很重要的盟友,而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釘子。”此時擔任外交部長的布呂寧倒是想起來當初奧匈帝國的一個提議。。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的矛盾由來已久,而且是德國最為忠誠的夥伴,如果能夠肢解義大利換取奧匈帝國的大力支援,那麼德國可以省掉不少麻煩,不僅僅機場問題可以很順利的解決,甚至於連陸軍都可以省掉。在德國內部看來,奧匈帝國的陸軍還是要比義大利人強一些的。
“這個問題可以考慮,不過可以給費迪南發出訊號,告訴他,如果義大利先政府倒臺的話。那麼1戰奧匈帝國失去的領土會回來的!”隨著德皇這句表態,同盟國對義大利的行動最終進入了快車道!同時也意味著短暫平和(至少表面上十分短暫)的條約期的最終終結。。…。
這不僅僅意味著海軍軍備競賽重新進入了無限制時期,同時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預演將在亞平寧半島上演!協約國想要讓義大利當這塊試金石。而德國何嘗又不是將其作為磨刀石?德皇需要用義大利來檢驗一下自己經過十年左右的時間磨礪出的利劍到底有多鋒利,也想看看此時的協約國到底能做些什麼,他們又有什麼樣的長進呢?
而此時,在美國,華夏代表團和協約國之間也開始就未來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在地中海的博弈進行討論,雖然名為地中海戰略研討,但是實際上涉及的範圍卻遠遠超出了地理上限制,甚至可以說是未來印度洋戰局的預演!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f663026的月票支援~~~~。(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多線作戰
德國人可能撕毀條約的資訊很快便傳到了美英兩國的國內,而幾經輾轉之後,無論是鄧世昌、馬吉芬亦或者傑里科都知道了這個對協約國來說絕對糟糕的訊息。敵情可能出現重大變故,原先的計劃必須推到重來。
“如果這個訊息準確的話,那麼在開戰的時候同盟國在地中海—印度洋戰區的航空母艦總量很有可能達到1艘以上,這就意味著有1架左右的艦載機,如此強悍的航空兵實力加上航空母艦的高機動性實在是太可怕了。”既然大家已經算盟友了,那麼三國自然可以坐在一起談談。坎寧安開始向在座的各位敘述英國在南亞的部署。
“按照計劃,我們在南亞的單一空軍基地最大容納的各種飛機數量不會超過1個聯隊,也就是1架左右。這一方面是因為印度的海岸線過於綿長,而我們的防禦兵力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當初在制定計劃的時候是按照雙方海軍幾乎對等的情況制定的。。但是現在看來,開戰時我們能在南亞集中7艘航空母艦就已經是極限了。年後英國也只能有4艘航空母艦,美國數量不會超過6艘,而德國如果算上預備航空母艦的話,那麼數量至少是8艘左右。而即使英美兩國經濟恢復了,因為主力艦建造週期較長,所以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趕上對方的腳步。”坎寧安有些沮喪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