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還算有次序,沒讓德國人找到包圍的機會。並且很快推入了本土進入築壘區。
在德國人那邊吃癟的俄國人很快就在奧匈那邊找到了自信。俄國人很快的擊潰了奧匈帝國部署在邊境的防線。。隨後又很輕鬆的進入了西里西亞地區,再然後,因為補給問題,不得不暫停下來等待後援部隊!而這卻給了德國人和奧匈帝國一個喘息的機會,奧皇以自己的艦隊為代價換取了德國三個軍的支援。而現在這支部隊已經進入了奧匈帝國境內,而他們的目標則是正在圍攻普米熱爾要塞的俄國第三集團軍。。…。
而讓德國人有些措手不及的是,當興登堡帶著第八集團軍的三個軍前往普米熱爾要塞的時候。鄧尼金也帶著自己的第一軍又一個師的兵力來到了前線,本來這支部隊到來的目的是為了壓制普米熱爾要塞上的240MM重迫擊炮和150MM重加農炮的。在這次作戰中,鄧尼金把他第一軍幾乎所有的家當都帶來了,包括大口徑122MM加農炮和特製的攻城臼炮。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jhonnyridden、快風的月票支援~~~。(。)。
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戰普米熱爾
好像協約國軍隊在時間上總要差那麼一點,俄國第三集團軍司令迪米特里耶夫在發動對要塞的攻擊後發現要塞防禦嚴密,而且周圍有多達20多萬的守軍,在鋼筋混凝土掩體的保護下,俄軍部隊的攻擊顯得非常無力,而且俄軍在短時間內缺乏重炮,再用人海戰術未果的情況下,迪米特里耶夫果斷請求最高指揮部帶來一支擁有重炮的部隊,而剛剛從俄國本土抵達前線的鄧尼金就被抓了壯丁。
也不知道是鄧尼金的幸運還是悲劇,就在他帶領部隊趕往普米熱爾要塞的時候,興登堡手下的1個軍已經先一步趕到,並且配合奧匈帝國守軍對俄國發動了反攻,別看這個軍只有2個師不到4萬人,但是德軍的戰鬥力在這場戰役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可以說客觀的反映了德國內部對通常情況下德俄奧三國戰鬥力的評價。
德國人選擇的切入點非常好。。恰好是在俄國第三集團軍和勃魯西諾夫的第八集團軍的連線處,根據華夏陸軍的經驗,這裡一般都是俄國陸軍最為薄弱的地方。而且這場戰鬥之中德國第八集團軍的一個師加上奧匈最精銳的來自奧利地和馬扎爾地區的地方部隊一起在重炮的掩護下發動了反擊。面對增強的同盟國部隊俄國第八集團軍還算不錯,及時收攏了戰線,而第三集團軍則果斷被優勢的德奧軍隊從側翼攻擊。。…。
如果一切都按照歷史來的話,那麼普米熱爾要塞戰役將以俄軍的慘敗而告終,但就在這個時候,避開了德奧第一波打擊的鄧尼金軍趕到了戰場,並且負責封堵缺口。以便掩護剩下的將近12萬俄軍從陣地上撤出。而鄧尼金也不傻。並沒有帶著部隊直接趕往突破口進行封堵,畢竟那裡在德國和奧匈帝國的重炮射擊範圍內,所以鄧尼金決定在稍微靠後的地方展開自己的四個師。雖然只有很短的時間來構築掩體和工事,不過鄧尼金依然在德奧部隊趕來之前將防線修的像模像樣。而所屬的炮兵也在防線後方展開。
“我現在。才明白為什麼第三集團軍還沒有被消滅,原來奧利人和他們差不多。”在戰壕中看著前面黑壓壓的一片奧匈士兵,巴普洛夫輕蔑的說道。鄧尼金有英法給錢,有華夏提供裝備和訓練,在俄國軍內確實很牛,其出色的戰鬥力甚至得到了沙皇的肯定。甚至於有一種說法是鄧尼金的一個軍戰鬥力能頂俄國半個普通集團軍(大概15萬人左右)而在這支部隊中的官兵顯然也有些看不起他們的同僚。一種傲氣從建軍開始就存在,而在不斷發展壯大後,這種傲氣更是有增無減,而現在他們需要在實戰中證明自己的價值!。…。
也許是因為開始打得太順利了,也許是因為俄國第三集團軍的表現有些過於低劣。負責正面進攻的奧匈部隊並沒有發現前面阻擋他們的俄軍有什麼不同。戰術依然老套,那就是榴彈炮打了半個小時後發動進攻。來自奧地利的地方部隊絕不缺乏勇氣,面對火力上並不佔優勢的俄軍,這時候勇氣可以輕易的壓垮對手,而這次似乎這套戰術不怎麼好用了。
鄧尼金還是獲得了華夏陸軍的一些真傳的,比如說他們在主防線後面會佈置一條輔助防線,其作用就是在對方炮擊的時候藏在後面。等炮擊結束後再上來,也許有人會說要是對方跟著炮彈衝上來呢,好吧,如果對方步炮協同真能做那麼好的話那就不是奧匈軍隊了。…。
“把這些穿著花裡胡哨的奧利地打回去!”巴普洛夫帶著自己的連隊重新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