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練手!就這樣急需戰艦的俄國人就成了美國人的練手靶子。同時也獲得了和法國等國進行技術交流的機會。。…。
在建造博羅季諾級戰列艦的時候,美國人一直以穩為主,整個效能方面只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有一些先進的設計和想法並沒有採用,比如說全新的火控系統,比如說裝甲帶的佈局,還比如說動力系統。而在博羅季諾級戰列艦施工的後期,美國人感到自己的經驗足夠多了,所以在新的戰艦設計上採用了很多新技術和新設計。
首先第一點就是傾斜裝甲。美國人可沒有徐傑這個後世穿越者。所以他們在採用這樣設計的時候是非常謹慎的。之所以發現這個設計比較好,是因為在一次火炮試射中,對同一艘靶船進行射擊,他們發現同樣的裝甲厚度,彈藥庫處的防禦明顯要比動力艙段要強上不少,裝甲是一樣的裝甲,甚至連後面的背板都是一樣的厚度!原因何在呢?
原來因為船型的關係戰艦的彈藥庫部分的側弦本身就是帶有一定傾斜角的,所以即使沒有刻意安裝傾斜裝甲,其裝甲板依然呈一定角度。而發現這個現象後,美國人如獲至寶,立即著手進行試驗,結果美國技術人員發現,距離越遠、落角越大的情況下傾斜裝甲的優勢越發明顯!經過充分的實驗,美國人決定在新式戰艦上使用12寸傾斜裝甲作為主裝。其傾斜角度高達16。5度!整個裝甲板的垂直高度達到了4米!而在船體前後。還有80MM厚的裝甲帶。整個主裝甲帶覆蓋了船體65的長度。。…。
而對於穹甲,美國人表示了極端的不肖。原因很簡單,美國人的戰艦本身航速就不咋高,你要是再灌進去幾百上千噸水的話,這船的速度要降到多低?所以美國人感覺與其削弱主裝然後靠鐵褲衩防禦倒不如直接保證主裝甲的厚度和高度,再加上美國人發現了傾斜裝甲的優勢後,就更加篤定了這種想法。
而在水平設計方面,美國人決定將主水平裝甲與側弦主裝甲上緣相連線,是一塊整體厚度達到80MM的勻質鋼裝甲。而在上裝甲的上緣部分,美國人又焊接了一層厚度達20MM的結構鋼作為輔助防禦手段。在美國人看來這層裝甲的作用就是防禦高爆彈和小口徑火炮以及各種彈片。這要是碰上戰列艦級別的炮彈,還需要下層防禦( )。…。
至於說為何不把主水平提高到上層裝甲帶上緣。原因很簡單,要是放到上面的話,先不說重心提高的問題,對方只要能打穿120MM厚的上裝甲就可以把炮彈送進核心艙,這簡直就等於給對方弄了個窗戶,讓別人打穿核心艙,這種犯二的事情美國人是絕對不會做的!而在水下防護方面;美國進一步增加了水下防雷體系的縱深。並且加厚了最後一道防雷壁的厚度,同時水下液艙部分全部填充燃油作為油庫。。…。
至於炮塔和炮座防護,美國人秉承了他們一貫注重武器系統防護的傳統,為火炮正面安裝了厚達14寸的裝甲!炮座處的防禦也被提升到了370MM,同時為了防止炮座被擊中變形後卡死炮塔這種事情的發生,炮座和炮塔系統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即使外層炮座發生變形,依然不會影響火炮的轉動。至於說炮彈打中炮座後產生的崩落,美國人也考慮到了,專門在炮座內層安裝了防崩落層。
新的佛羅里達級戰列艦在動力系統方面也進行了一番改進。。純燃煤鍋爐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6座煤油混燒鍋爐和8座燃油鍋爐。其中6座煤油混燒鍋爐用來維持戰艦的正常巡航,燃油鍋爐用來急速航行。動力系統採用了英國人的蒸汽輪機。而在燃料構成的上,燃油的比例第一次超過重油,這預示著海軍燃料的一次質的飛躍,燃油在海上更易補給,燃燒值更大。所以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的續航力也大了不少。
最後就是火力安排了,在火炮的佈局方面,美國人可是著實掙扎了一番,是使用3聯裝主炮呢還是使用雙聯裝主炮?美國人一直想模仿龍興級戰列艦的4座3聯裝主炮,但是對於三聯主炮的散步問題還是讓美國人感到不安,同時如果採用三聯裝主炮的話為了保證足夠的水下防禦的縱深,就必須擴大船體寬度,而一個過於寬大的船體在透過巴拿馬運河的時候顯然並不是十分安全( )。此時的巴拿馬運河雖然比歷史上提前。但是畢竟才剛剛開始,所以美國人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還是保守一些好。。…。
但是同時8門主炮的火力在美國人看來又實在說不過去,結果一個設計師一拍腦袋,說我們在船體舯部再加上1座雙聯炮塔不就行了?10門火炮而且都是雙聯,散步會很不錯。未必就比華夏海軍的龍興級火力差。然後新的佛羅里達級戰列艦就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