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也對這場戰役中自己的表現進行了總結。。總的來說,這是一場勝利的戰役,華夏陸軍在一週左右的時間就殲滅了4萬敵軍!但是戰鬥的勝利並不代表沒有問題。在這場戰鬥中功勞最大的是裝甲部隊,而問題最大的同樣也是裝甲部隊。在赫赫的戰功背後。裝甲部隊同樣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尤其是最開始投入的蔡鍔指揮的第一裝甲旅,戰鬥結束後能動的各種車輛不過4成!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各種故障和後勤問題而失去了戰鬥力。。…。
1號坦克作為華夏裝甲部隊的突擊矛頭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但是在這場戰鬥中也暴露出了太多的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就是37mm炮的穿甲威力太過無力,除了對付沒有掩體保護的步兵和脆的可以用紙來形容的俄國戰車之外呯呯炮的炮彈隊掩體的殺傷都相當不夠!如果不是因為俄國人缺乏鋼筋混凝土。如果不是俄國人炮兵過於孱弱。如果不是華夏炮兵比較給力,1號坦克根本無法完成既定任務。經過這場戰鬥後,華夏陸軍高層普遍認為1號坦克只是一種過渡,最多也就是打完這場戰爭後就要轉入二線或者退役。
相對於對1號坦克過低的評價,1號坦克的兄弟倒是獲得了極高的褒獎,1號突擊炮被稱為在多次區域性戰鬥中力挽狂瀾的兵器。(好吧,這多少有些誇張)其優秀的防護和威力巨大的75mm短炮讓他更適合在殘酷的戰場中生存和戰鬥。以至於彭毅認為在防禦狀態下,一輛1號突擊炮可以頂三輛1號坦克。而在攻擊對方防線時,威力巨大的75mm炮也絕對不是37mm速射炮可以比的。當然,因為沒有可以轉動的炮塔,1號突擊炮被認為並不適合參與第一線的衝鋒。他可以作為進攻時的火力支援,也可以作為防禦的中堅,但是不適合衝在第一線。。…。
至於那些伴隨著坦克裝甲車輛衝鋒的自行迫擊炮和自行榴彈炮則因為機動靈活也備受稱讚。“它們在最需要的地方提供了寶貴的火力支援。這絕對不是可以用數量來形容的。戰場上的戰機如果抓住了,你用一門75mm炮就可以解決問題,而如果失去了這個機會,也許一個152榴彈炮連都無法挽回!”戰後彭毅這樣評價伴隨的炮兵支援車輛。
除了在裝備層面,在技術保障和戰術方面的問題也很多,比如說,這次的裝甲部隊其實還是不夠集中。單純一個旅的裝甲部隊突破對方兩個軍的結合部還是有些託大了。當然再一次得益於俄國人並不算兇悍的炮兵,這次有驚無險。同時後勤保障和戰地維修也十分不夠,華夏陸軍缺乏拖車,當出現戰車陷入泥潭或者類似的情況時,並不能第一時間進行搶救。以至於坦克被摧毀或者無法使用。同時不及速度也偏慢,當然另一種說法也就是37mm速射炮消耗彈藥速度太快了。車體的備彈數量十分不足。總之這對於長距離突擊時十分不利的。…。
。…。
另外就是坦克的行程問題,因為履帶和燃油量的問題,坦克機械行程是很短的,也就是說在目前看來,華夏裝甲部隊最多隻能作為一支戰術部隊使用,而無法真正的用於敵後縱身穿插,除非專門調出一支運輸車隊為坦克部隊攜帶履帶、燃料和配件。
而在總結了一系列經驗和教訓後。。華夏陸軍有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下一步怎麼打,已經失去了2個軍的俄軍居然開始放棄全面防禦。它們開始縮小陣地寬度,部隊集中在尼布楚要塞和通往後方的交通線上,並且把剩餘的騎兵集中起來用於保障交通線安全。左翼已經被打殘,同時右翼也開始收縮。此時的俄軍可以用一個繃緊的彈簧來形容。看似不不退讓。但是一旦讓他們抓住機會。那麼俄軍的反擊將是相當凌厲的。
而對於用鋼筋混凝土碉堡和塹壕體系構築而成的尼布楚要塞來說,華夏陸軍還真沒有太多的好辦法。只能用重炮一點點堆。然後用土工爆破清除沿途所有的阻礙。這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面對這種防禦完善準備充足的要塞體系,直到2戰前都沒啥好辦法。而到了2戰時,也不過加了一種名叫轟炸機的武器。。…。
“對方的鋼筋混凝土碉堡太多了,以至於我們的6寸級別的重炮都不夠用了。對方壘了數年的房子,想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完成拆遷,實在是有些難度。”聶士成這樣苦笑道。。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六百九十八章 裝甲巨獸(一)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海軍,那麼你將失去世界,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陸軍,那麼這個國家就不必存在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國,即使他是海權國家,在海軍的投入也不一定就比陸軍多,比如說徐傑那個位面的日本,海軍的軍費就沒有陸軍高。(大英帝國作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