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輕裝步兵小隊和一支帶著全套行囊和重武器的步兵連的運動速度肯定是不一樣的,前者只用帶上自己的輕武器就可以,而後者吃喝用度都要帶上,還要扛著沉重的重機槍和迫擊炮。所以說最後實戰的結果極有可能是拖家帶口的步兵被坦克部隊甩開!…。
針對以上問題,蔡鍔專門為裝甲矛頭配屬了精銳的輕裝步兵,他們將在進入對放步兵火力網之前搭乘在坦克上,在進入對方陣地400米前下車伴隨步兵作戰,這支部隊裝備了大量的擲彈筒和衝鋒槍這類近戰武器。他們的任務很簡單那就是用密集的近戰火力壓制俄國人可能的決死衝鋒以及在坦克掩護下迅速肅清戰壕中的敵軍。當然了要是有一些反坦克小炮的話,這些精銳輕步兵也可以用手中的擲彈筒迅速清理掉。。…。
而在這些裝甲矛頭的後面。則是大量的主力步兵部隊,他們的任務就是在裝甲部隊撕開缺口之後迅速向兩翼開進擴大戰果,分割和包圍更多的敵人,剩下戰鬥和普通部隊的戰鬥就差不多了,這就不是蔡鍔等人關心的了。
至於說聯絡問題,除了旗語和更不靠譜的敲擊聯絡法之外。。蔡鍔等人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燈光和事先透過約定某些戰術動作而進行的簡單戰術配合了。前者蔡鍔等人不知道能不能用,至於後者嘛,則是透過譬如在攻破放先前保持隊形,各排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等方式來儘可能的讓戰車處於旗語可交流的範圍而實現的。當然了,具體情況如何要到戰場上檢驗了。
至於所謂的機械化炮兵,蔡鍔倒是沒啥擔心的,這說白了就是一支跑的賊快可以及時伴隨支援的炮兵而已,除了機動性之外和其它炮兵沒有太大的區別。這些車輛的使用和聯絡倒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在解決了坦克突擊問題後,蔡鍔認為戰術指揮問題基本解決了。但是隨後,當聽到俄國人也有專門的裝甲車部隊後,蔡鍔才發現反擊對方裝甲部隊的問題也必須關注。。…。
根據情報顯示。這支裝甲車部隊最為強大的戰車就是一種輪式機動,並且裝備有75MM短炮的裝甲車,而且這種奇葩的裝甲車要想設計必須把車屁股調過來,這就說明了在遭遇戰情況下他們將很難發揮作用,畢竟開著車把屁股調過來,然後再用射角並不大的火炮進行攻擊顯然不是很現實的事情。但是如果是打伏擊的話,這種裝甲車還是有相當威脅的,而如果有比較堅固的掩體的話,那麼單純憑藉小坦克上的37MM炮顯然不夠用,這就需要一支裝備有75短炮的坦克殲擊車與裝甲部隊配合,適合來對付隨時出現的敵方裝甲車輛。
而另一種引起華夏陸軍廣泛關注的則是一種裝備了57MM炮的敞篷式小型裝甲車,這種車除了正面有可以抵禦彈片的鋼板之外,就沒有任何可以稱道的防護了,但是外形低矮,而57MM炮發射的穿甲彈也可以在一定距離上打穿坦克。這些小傢伙在遭遇戰中也是難纏的對手。而為了對付這些戰車。華夏陸軍將坦克的備用履帶放在了車體整天來提高防護,並且在車體側面一些位置安裝了裙帶板用來防禦彈片。。…。
剩下的任務就是對付各種地雷壕溝和火炮,在後世地雷絕對是導致坦克拋錨的罪魁禍首之一,但是在這個位面,絕大多數地雷都是反步兵雷,裝藥量小的可以,再加上綿長的戰線,俄國人佈雷區域和佈雷密度實際上非常有限。壕溝也是這樣,用來阻擋步兵前進的窄壕溝很多,但是能擋住坦克的太少了。所以在經過多次遞進偵察後,這個威脅也被認定為低階威脅。至於戰防炮嗎,俄國人有大量的47MM、57MM炮,這些炮身低矮便於隱藏的火炮對於進攻部隊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尤其是對於能夠遠距離摧毀坦克的75MM快炮。華夏陸軍一直沒有什麼好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由掩護的步兵發射煙霧彈,或者儘快摧毀對手。…。
最後的也是最大的問題就是坦克部隊的後勤保障和維修,可以想象,在曠野上狂奔對於這些只有初級水平的坦克會有多大的損耗,還有各種戰損和意外,以至於蔡鍔認為坦克損失最大來源不會是對方的武器傷害而是各種故障和地形。所以專門的搶修部隊是必須要隨時跟進的。彈藥補充也是個問題,雖然一輛坦克可以帶上百發炮彈,但是呯呯炮的射速也足夠快,還有突擊炮的炮彈,受到車體狹小的困擾,這些突擊炮的炮彈存量也不多。。在蔡鍔看來,一輛突擊炮30多發炮彈估計是用不了兩場戰鬥了,尤其是後面的火炮沒有跟進的情況下。敲掉前方碉堡和火力點的重任就落在了這些裝備有短管火炮的戰車身上了。所以彈藥消耗也是可想而知的。。…。
為了防止彈藥消耗過大無法補充的問題,除了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