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王安石支援的軍事行動接連取得大捷的訊息,很快就傳回京師,《新義報》、《汴京新聞》對這些勝利的歌頌,讓王安石在京師百姓中的形象也變得高大起來。大宋的子民們,太渴望一場勝利來鼓舞他們計程車氣民心了。所以無論是實際上為###所控制的《新義報》,還是標榜著“中立”的《汴京新聞》,都沒有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辭。相比之下,石越鋼鐵新技術的成就,在當時的人們眼裡,簡直就不值一提。如果不是市易法在時時提醒著開封的市民們新法有多少弊端——現在連上街賣水果,都要交一筆所謂的“免行錢”了!
(《汴京新聞》對此進行過猛烈的抨擊,結果被三個狀元公引入歧途——雙方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不分勝負,而那些靠做些小生意餬口的小商販們的“免行錢”照交不誤——直接的結果就是東京城的物價再次上揚。)
相比《新義報》與《汴京新聞》高調讚美王韶的勝利,《西京評論》就要酸溜溜得多,他們居然在這個時候不識好歹對在武勝築城等事宜要花掉多少錢表示了質疑,暗示著王將軍用錢用得太多!他們的口吻和樞密使文彥博簡直一模一樣。結果《西京評論》當天在汴京的銷量跌了三成,而文彥博則被王安石駁了個狗血淋頭,連皇帝在心裡也怪他多事。
被石越稱為“往壞裡說叫不太識得好歹,往好裡說叫有風骨”的文彥博,的確也沒有讓石越“失望”,眼見著昔日的好友今日的政敵一日一日得勢,除了經過石越改良的青苗法之外,別的新法他一樣比一樣看不順眼,而軍器監案明明是個糊塗案還就是破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