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2 / 4)

小說:新宋·十字2 作者:賴賴

的心中,關中人固有的驕傲,對先進地區的羨慕,激勵著每一個人。雖然關中因為種種原因而導致不可抗拒的衰落讓他們在經濟實力與技術實力上無法與白水潭相比,但是僅僅一年之後,《橫渠學刊》也終於問世了,雖然當時的大宋,各大書院幾乎都有自己的學刊了,但是以橫渠學院的經濟實力,能做到這一點,已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而嵩陽書院比起橫渠書院來條件要好得多。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後唐時就有人在此講學,便是從後周正式變成書院時算起,在大宋各大學院中,亦稱得上歷史悠久。他們書院的名稱,是仁宗皇帝御筆親題,書院的氣象規模,較之白水潭更多了幾分古樸之氣,一代名臣范仲淹也曾在此講學,便是現在白水潭的程頤,也在此講過學。嵩陽書院和西京國子監關係密切,常常互相往來交流。如今親眼看到白水潭學院的興盛,除了羨慕與讚歎之外,嵩陽書院計程車子們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低下高傲的頭的。回到嵩陽書院的第二個月,繼白水潭與國子監之後,嵩陽書院創辦了自己的《嵩陽學刊》,並且毫不猶豫的成立了格物院,學校分科完全效仿白水潭,他們數次派人到白水潭學院,希望白水潭學院能選派優秀的學生甚至教授過來講學,幫助他們建立全面的教育體系。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九章 呂氏復出(11)

而僅僅是在《新義報》發行一個月之後,幾乎與《嵩陽學刊》同時,在西京洛陽,退居西京的富弼等致仕的###大臣,依託西京國子監與附近的嵩陽書院,在洛陽創辦了大宋的第三份報紙——《西京評論》。此後數百年,《西京評論》牢牢佔據著大宋五大報之一的位置,以立場保守穩健而著稱於世。

大宋的保守派,終於在被王安石逐出御史臺之後,找到了一個說話的平臺。這是呂惠卿創議辦《新義報》時絕沒有想到的——舊黨們並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守舊不變的。做為舊黨精神領袖的司馬光,雖然依然緘默不語,埋頭撰寫《資治通鑑》,以不談政治這樣的手段來抗議新法,但對《西京評論》的問世,他表達了他獨特的支援方法,他把《資治通鑑考異》的內容陸續送給了《西京評論》報,默默的表達他的態度。

剛剛從歐陽修的家鄉江西吉州兼程回到京師不久的石越一邊吃飯一邊讀著手邊的三份報紙,《汴京新聞》與《新義報》是當天的,《西京評論》則是昨天的——說起來《西京評論》在汴京賣得很不錯,據說每天的銷量在東京都有兩萬份以上,可見舊黨的勢力依然很強大。

歐陽修在八月初逝世,雖然晚景並不見得多麼好,但死後卻是備極哀榮,太常議論諡號之時,竟比之韓愈,諡一個“文”字,據石越所知,整個宋代,人臣單諡一個“文”字的,也就王安石一人而已,這是文臣最高的尊榮了——連范仲淹都是“文正”,雖然是雙諡中最好的諡號之一,但是比起單諡來,還是要差那麼一點。不過這件事因為判太常寺常秩和歐陽修不和,從中做梗,明褒實貶,最後還是諡號“文忠”,終於沒能享受那麼高的待遇。但不管怎麼說,身為文臣,有一個“文”,就很了不起了,連包拯都沒有“文”字的。朝廷賜錢一萬貫,給他辦喪事,家鄉與京師同時舉祭,遠在杭州的蘇軾也親往弔喪。天子以下,昌王趙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安石等在京師遙祭,本來朝廷想派常秩和一個翰林學士去歐陽修家鄉吊拜,但因為石越很景仰歐陽修提攜後進不遺餘力的種種事蹟,因此他特意請求皇帝讓他去歐陽修家鄉參加祭禮。離京既久,回來第一件事,自然是看報紙瞭解京師的變化。

“唔?……潛光兄,範祖禹不是在幫司馬光寫《資治通鑑》嗎?他怎麼跑到《西京評論》上發表文章了?”石越看到手邊《西京評論》頭版文章的作者名,吃了一驚,一口飯沒有吞下去,差點噎著。

潘照臨見他這樣子,心裡不由暗歎:在自己家裡還好,傳出去的話又是一大笑話——石越吃飯沒個吃相,多好的花邊新聞。一邊笑著回答:“公子去江西給文忠公弔喪,京師這邊已經打起來了。”

“啊?”石越瞪大眼睛看著他,“卻是何事?”

潘照臨指著報紙笑道:“公子請看,這是範祖禹的,這是範純仁的,這是富弼的,這是劉攽的……明裡都是悼念歐陽修,稱讚他是韓愈以後第一人,對於太常定諡文忠頗有不滿。提出要繼承歐陽修的遺志,堅持古文運動,復興儒家。範純仁和歐陽修是世交,歐陽修私修《五代史》,他可能先讀過,在這裡很是誇獎《五代史》立意深遠,春秋筆法褒貶得當,重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