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爺爺早!”
“曉兒來了,不錯,挺精神!”王爺爺也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只見他也特意換上了一身藏青色的對襟練功服,腳蹬黑色武術鞋,更顯得有一種大俠風範。
“爺爺,您今天好帥啊!”齊曉作兩眼冒光狀。
“呵呵,沒個正經,走,我們出發!”
後馬莊位於平縣縣城東四十里的地方,距離齊曉家也只有五十里路,坐車只需要半個小時。
與周圍的村莊相比,這裡顯得是那麼地與眾不同。據說,當年梅花拳師祖鄒宏義武功大成之後,為了將梅花拳推向社會,曾經雲遊天下,在後馬莊收張復為徒,又先後收徒孫李進德、徐進德、鄭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李、徐、鄭三人去河南迎請師祖鄒宏義,這就是被武林界傳為佳話的“三德”請師。鄒宏義被請到後馬莊後,便定居下來,在此設場收徒,傳拳授藝,“一時從學門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間公開廣為傳播。清乾隆九年(1744)鄒宏義之子鄒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尋父,幾經輾轉來到後馬莊,當時其父已故去數年,鄒文聚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後,就定居在後馬莊,秉承父業,專心拳藝,以後馬莊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魯、豫三省。後馬莊也就成為梅花拳的聖地。到現在每年的正月十一都要舉行鄉村廟會拳表演,而正月十六也會舉行大型的梅花拳聯誼會,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梅花拳弟子都要來這裡獻藝,相互交流。
一進村,迎面就是一座雄偉的漢白玉牌坊,上書“梅花拳之鄉”五個大字。進去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直通村子中央的廣場。整個村子大致呈“回”字形,村子正中央是一個面積很大的演武場,四周佈滿各式梅花樁,有北斗樁、三星樁、繁星樁、天罡樁、八卦樁等,樁高也有不同,有在地面上的,有36寸、33寸、28寸等幾種。
在一處三星樁上,正有兩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在對練,他們都身穿白色的練功服,一個略高些,比較白淨,另一個長的比較壯實,膚色偏黑。樁子周圍也站了一圈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幾個離得近些的年輕人也都穿著同樣的白色練功服,應該是他們的夥伴,人群中不時傳出喝彩聲。
齊曉好奇地駐足觀看,這樣近距離的實戰可是不多見。王爺爺也就陪她停了下來,並注視著場中兩人的對打。
只見兩人迅速地接近,四掌翻飛,頃刻間,“啪啪啪”幾聲後,兩人同時落地,只是比較白淨的那位“蹬蹬”後退了兩步才站穩腳跟,白皙的臉龐頓時浮起一層紅暈,只見他平復了一下心跳,然後朝向另一位一抱拳說道:“多謝師兄手下留情!”
“承讓了,楊師弟,看來你最近進步很快,我這個師兄都快招架不住了,呵呵!”
兩人又向周圍的人一抱拳,說:“各位,獻醜了!”
四周的人頓時報以熱烈的掌聲,不僅為他們的身手,也為他們的風度。
齊曉在旁邊也是看得熱血沸騰,使勁的拍手,心說,不愧是武學聖地,名門弟子啊!
之後,王爺爺帶著齊曉徑直向廣場正西的一處宅院走去。
院子的大門敞開著,王爺爺在門口略微停了一下,便走了進去。
院子不大,各種時令的花卉盛開著,也不是什麼名貴的花,主要是半院子的月季開得特別鮮豔。
正房有五間,是北方常見的那種大瓦房,門口也都吊著竹簾子。
王爺爺帶著齊曉直接衝左手第二個房門走過去,然後挑開簾子就走了進去。
只見屋子正中站著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人,身穿黑色練功服,手裡還端著一杯茶,顯然是剛剛正在飲茶,聽到有人走近才站起來準備迎客。而客人毫無預料的進來,還是讓他吃了一驚。
看到進來的人,他十分震驚,連手中的茶杯“啪”地一聲掉在地上都沒有覺察。
只見他快步走到王爺爺面前,納頭就拜:“大師兄,您可回來了!”說時已是雙目淚垂。
王爺爺也是兩眼發紅,上前雙手扶起地上之人,感慨地說:“劉師弟,一晃十年,你也老了啊!”
“歲月催人,師弟已經六十有二了啊!”
“是啊,歲月催人,我們都老了啊!想當年,……唉!”
兩位老人都是不勝唏噓。齊曉站在旁邊不敢做聲。
“來,大師兄,快請坐!這麼多年,您在什麼地方?為什麼不回來?是還在為那件事情不安嗎?那是他自己的問題,我們也都沒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