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姐這麼說你這份工作不好乾了?” “那當然” “我這個協調工作一般人還真幹不來” “這些技術員需要的東西讓你去調配的時候就只給你一個這個東西的名稱” “好多東西你聽了他們說的名字你是都聽都沒聽說過” “到時候沒了這幫子情商低的就直接開罵了” “所以你最起碼要懂得一些技術” “不說別的基本的你要會” “哇!” “李姐難怪你工資高呢” “工資高那是你沒有看到我忙的累死的時候” “你們一天天的坐在辦公室裡面抄抄檔案,寫寫文件之類的” “不用和他們打交道的” “你看我什麼時候在自己的崗位上坐過” “所以這個活真的很累” “李姐你就別在這裡大吐苦水了” “還是說為啥我們希望不大吧” “那是因為我和這幫高智商的人天天打交道的知道要想學好一個學問你是真的需要一個好腦子的” “我也是智商不足的才做的這個,不然我早當技術人員了” “工資那麼高的” “英語我們都沒有接觸過的” “而且這是相當於重新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了” “你覺得容易麼?” “啊” “李姐聽你這麼一說” “還真是不行啊” “哎看來沒有拿這個高收入的福利的命啊!” 西北工業集團這次的通知也是在整個西北工業集團掀起了一股巨浪。 這個時代的國人還沒有說是英語是必須學的。 所以大家都是對於這次的西北工業集團的通知很是好奇。 學習英語,大家連英語怎麼讀都不知道。 其實我國很多高知識分子也是會英語的,但是西北工業集團的知識分子除外。 國內其他的省份的高知識分子會英語是因為這個時代我們的技術水平落後。 想要追趕外國的技術,就要學習人家的技術了。 所以大家都是想辦法找人拖帶外國的專業知識書籍和發表的雜誌這些。 當然這些只是少量的。 大部分人還是依靠中文為主。 要想看懂這些國外的書籍雜誌那麼你就要懂得英語了,當然俄語也是一樣。 蘇聯對於我國的工業發展留下了很深的影響。 這些人就是最懂英語的。 剩餘的就是一些少量的,而在西北工業集團 ,不需要國外的技術,大家也是用不到這些。 大家只要按照張成給的技術完成就可以了。 張成也是一樣不需要英文的。 因為資料儲備庫裡面在自己拿出來技術的時候已經將技術翻譯的最準確了。 所以張成也不需要。 在教育方面張成聯絡了省委教育部門的人希望能夠在全省或者是蘭州這邊開設英語學習這門專業課。 從小就教孩子們的英語。 要想在國際上混的開,那麼英語就是一門必須學習的課程了。 省委教育部門一開始當然是不同意了。 現在這個社會學習英語的都是什麼人? 都是大學學生,老教授這些人。 小學生學什麼英語麼? 浪費錢 這就是教育部門的想法,當然礙於張成的身份的不會說的那麼明顯,但是也是委婉的拒絕了。 張成也知道一下子希望不大,目前來說國內對於英語不是抱著多大要求的。 中國開始實行英語課程的時候都是兩千年以後的事情了,等到西北地區這裡開始實行英語課程的時候都是一幾年了。 可想而知想讓人們突然將英語這門課程加入有多難。 張成也知道英語這門課程,就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入侵了。 但是中國積弱,這個時代的世界早就被歐美這些列強國家劃分好了。 而且英語這門語言作為曾經稱霸世界大洋的大不列顛帝國的母語一塊傳播開來了。 所以想要和國際打交道你必須會英語。 任何國家不可能說是閉關鎖國的發展工業和經濟的。 都是需要和世界交流。 在中國沒有稱霸世界或者說是被列強們認可的時候漢語還是不能夠被歐美國家的人們接受的。 既然教育部門拒絕了,那麼張成這邊就自己想辦法。 這年頭會英語的實在是太少了。 開英語培訓班,也是開不了幾個。 張成沒轍的想到了電視。 甘肅省電視臺。 之前張成給過一些規劃,和西北工業集團也是有過合作。 這次張成前來是為了一件事。 張成找到了臺長。 “金臺長你好” “你還張成同志歡迎你到我們電視臺來視察工作啊” “哈哈客氣了” “我這不是想著看看咱們電視臺麼” “電視臺作為今天中國老百姓一個很重要的瞭解外界的渠道” “你們的重要那是無須質疑的” “哈哈張成同志客氣了” “哎,這不是客氣” “電視機” “這件電器在中國已經普及的相當廣了”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