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在劉愈著手戲園子之後,長安城的戲曲事業也有長足的進步,戲子在扮相上推陳出新,一看就讓人知道是忠是奸,此人物角色的性格如何。現在茶樓戲樓的普通百姓,也經常會討論這些有意思的情節,隋妤雖然沒來看過戲,但也知道這老生扮相是個武將的角色。
“吾乃廬州吳通是也……”
老生的第一句唱白就自報了家門,這一報家門,百姓中也譁聲一片。
吳通是前朝的一名武將,跟順朝的開國祖皇帝蘇櫟是把兄弟。吳通和蘇櫟是前朝定朝的功勳將領,但之後吳通被人陷害通敵,被定朝毒死在邊關軍所內,之後定朝軍中蘇櫟無所忌憚,幾年後蘇櫟帶兵回長安城,將少皇帝趕下臺。
蘇櫟就是這時代黃袍加身的宋太祖。
蘇櫟建順朝是兩百年前的事,而順朝平定天下則是六十年前的事,這期間蘇家的祖先一直經營著北方。而在順朝為前朝所編撰的史書中,一直將吳通塑造成一個奸臣的形象,但在民間卻有不同的範本,畢竟吳通死的很蹊蹺,按照一般證據來說,陷害吳通叛國的正是他的好兄弟,那個後來當了皇帝的蘇櫟。
吳通的事,一直是順朝官民之間的一個忌諱。再開明的君主和王朝,也有逆鱗不願被人觸及,而他們的統治權力也可為此作為保證。但事實總歸有還原真相的一天。
一般的評書本子和戲曲不能涉及朝事,這是最基本的底限,而這次的戲居然直接跟順朝開國皇帝蘇櫟扯上邊。但凡有點政治頭腦的心中都感覺到一種危機,隋妤馬上看了眼劉愈,因為劉愈是這出戏的創作者,這出戏從編寫再到排演也是劉愈負責的。很顯然,劉愈這出戏從最早開始寫,就是準備給蘇彥看的,只是不知這出戏到底會有怎樣一個走向,是尊重歷史還是受制權勢。
戲臺上第一折是吳通出征的戲份,到第二折,他就已經被人陷害,唱詞中也多有多現實所不滿的言論,最後服毒自盡,慨嘆一聲:“兄弟害我!”
雖然自始至終蘇櫟這個人物都沒登場,但吳通臨終的這一聲慨嘆,就已經將全出戲的中心點明,是蘇櫟將吳通給害死。
看完整齣戲,百姓卻不敢拍手叫好,畢竟前面有很多達官貴族,這麼公開非議順朝的開國皇帝等同於不敬,不管是誰寫的這出戏都不會得到好下場。但此時這出戏的創作者劉愈卻很淡定,因為他面前的皇帝顯然不是來跟他清算的。
“師傅……這個,完了?”
蘇彥是個戲盲,即便知道戲臺上戲曲的大致意思,他也不明白劉愈到底要表達什麼含義。
“看懂了?”劉愈問。
蘇彥很老實地搖了搖頭,什麼吳通,他以前好像聽說過劉通,這個姓吳的到底是誰他也不關心。
本來他已經聽勸不再借助劉愈的力量,但轉眼之間,他好像又跟劉愈冰釋前嫌了。這讓朝廷上下的人看不懂這個意志不堅定的新皇。
蘇彥低下身段來找劉愈幫忙,已經讓朝廷那些老臣頗有怨言。而劉愈沒說幫或者不幫,直接讓他來看了這麼一出寓意晦澀的戲曲。
藍和是這一桌人中跟劉愈敵視程度最高的,此時怒視著劉愈,喝道:“武義侯,這就是您今天讓皇上來看的戲?”
劉愈笑道:“寫的好不好,還要藍相給評價一下?”
藍和頗為無奈,他料定了以劉愈的見識,不可能不知道這出戏是犯禁的,一出犯禁的戲還要皇帝來看,那不明擺著讓皇帝給這出戏,給歷史上那個吳通“平反”?
藍和頗有無奈之色道:“一個奸臣,還要為他著述立傳不成?”
劉愈再笑道:“本侯可沒評價他是忠是奸,這恐怕要由皇上來論斷了。皇上,您覺得呢?”
蘇彥一臉尷尬,剛才看這出戏看的一知半解,但總覺得戲臺上那個“吳通”還算是好人,跟番邦人拼個你死我活的武鬥場景也挺過癮的,既然是打外夷,那就應該屬於忠臣的行列。
“忠臣……”
藍和緊忙打斷蘇彥的話道:“皇上,不可胡亂評價!”
蘇彥先是一愣,看了看藍和,再看看劉愈,一臉的不解,這事情已經亂到讓他看不懂的地步。不過是個戲臺上的人物,劉愈好像要逼著他評價,而藍和又不讓他評價。至於如此?此時的蘇彥已經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他明白事情應該先搞清楚再說,換而言之,他想聽聽劉愈和藍和到底說什麼。
“師傅,您有話還是清楚講明白了。”蘇彥直言道,“是不是這個吳通,跟如今的事有關?”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