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心留意一下就知道了,這在大順朝不是秘密。”
馬峰沒好氣道:“就算那劉文嚴是個神,他把皇上挪來徐州城也是不負責任,除非他去將邊軍給搬來,否則淮軍的鋒芒無法可及!”
閔太守在心中想了想這境況發生的可能性,覺得很低,這些年突厥年年都在犯境,若是輕易調動邊軍,那就可能不再是大順朝廷的內鬥,而變成外族入侵。況且,以劉文嚴在軍中的地位,邊軍豈會聽他的調遣?(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章 困守孤城(下)
因為戰爭損耗的嚴重,徐州城軍民也不得不過起了節衣縮食的日子。
每日軍士和民夫的口糧都是以定額來發放,定額越來越少,即便如此徐州城的糧倉也將告罄。臨時趕製的冬衣只能暫時滿足部分兵士的需求,當地的民夫被要求回家自備冬衣,毯子和一些厚重裹暖的布料很多是從徐州城百姓手中徵集來的,五顏六色沒有統一的制式標準。
徐州城已經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這種狀況隨著冬月中旬淮軍驟起的猛烈攻城更加嚴重。
可能是淮軍已經在徐州以北站穩了腳跟,令淮王覺得可以吞掉徐州這座孤城了,從十一月中旬開始,圍城的淮軍突然像是失去耐心,攻勢加劇。溫文爾雅的儒者突然變成雄獅,令本就無所事事數著指頭過日子的徐州守軍突然有些招架不住,幾次接連的攻城已令守軍疲於奔命。
隨著淮軍攻城的猛烈,雙方的傷亡情況也在加劇。守軍在冬月十七這一天就損失了三百多條鮮活的生命,還有近一千人受了不同程度的傷。整個守軍層面因為對這次猛攻的準備不足,一次損失了近乎一成的兵力。
當夜,當閔少頃和馬峰拖著疲憊的身軀從第一線下來,退居到臨時指揮所裡,愕然發現一個圓筒狀的物體,應著桐油燈微弱的光,二人才看清楚,這竟然是從來沒踏足過佈防區的討逆大元帥柴錦。
閔少頃不能怠慢,行禮過後問道:“柴將軍,您……有何訓示?”
馬峰瞥了閔少頃一眼。覺得他有點客氣過頭了。這柴錦到城牆周圍的佈防區來。很可能是溜溜彎。動動嘴皮子說點無關痛癢的話。
“明天,北邊。”
柴錦的話不多,只有這四個字,說者輕描淡寫,聽者當場愕然。然後柴錦就好像很忙的樣子,起身告辭,走路歪歪扭扭的,也不知是他身體沒休息好。還是因風寒病症嚴重。
送走柴錦,馬峰疑惑地望著閔少頃問道:“他……到底是何意思?北邊,他意思是不是說,淮軍明日進攻的主方向會在城北?”
這些日子以來淮軍從西側攻擊近乎已形成慣性,攻的習以為常,守的也就習以為常了,而西側城牆這一面是每天都在損耗,每天也在修繕,守軍這面葉門熟。突然要換邊,有點讓他們適應不過來。
“誰曉得。明日派一部分人去城北看看,那邊城牆比西城牆要牢固不少。”
閔少頃的意思。北面城牆因為幾百年間北方蠻族有多次南侵的記錄,因而北城牆修的不錯,加上上次淮軍攻城主要在東、南兩個方向,北城牆那邊損毀的也不是很大,這次若淮軍真從城北發起攻城,對守軍來說是件好事。
一夜草木皆兵。
西城城外淮軍的軍營在這一夜就沒消停過,騎兵進進出出,嘈雜紛亂的聲音,令守軍以為當夜會有下一波攻城。誰知道到了快黎明的時候,西城外淮軍軍營突然安靜下來,閔少頃聞聽訊息先是一愣,馬上意識到可能柴錦的預言是對的,下一刻,就有士兵來回報,說是淮軍在黎明時分從城北發起攻擊。
“神了!”
馬峰一邊傻呵呵地笑兩聲,一邊將盔帽戴上,準備點了兵往城北去。也幸好昨夜聽了柴錦的話有所防備,調了部分人過去,現在城北那邊應該沒太大的壓力。
事實上壓力還是有點大。
這完全是一場血與火的戰爭,淮軍的攻城也純靠屍體堆出來的,整個一上午,北城牆下堆積的淮軍士兵屍體就有上千具,守軍這面雖然傷亡少一些,但也有幾百人傷亡。如果再這麼打幾次,淮軍靠人頭就能把守軍給耗死。
冬月十八這一天,淮軍就沒改變過攻城的方向,其他城門也沒收到警報。直到黃昏,淮軍才告退去,淮軍兩次攻上城頭,都被壓制了下去,這境況令閔少頃和馬峰很擔憂。
“撐不住了!”
馬峰坐在城樓的空地上,在第二次淮軍攻上城牆時,情況很危及,連他都要帶人殺上城牆力挽狂瀾,作為一地刺史文官,親自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