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2 / 4)

小說:庶門 作者:九十八度

前的無禮舉動,語調也變得幾分低沉道:“小女子父姓凌,家父乃是東寧府太守。”

“哦,原來是淩小姐,怪不得有這般的膽氣。虎父無犬女,哈哈,甚好啊。”

劉愈讚了一句,用一個揉雜了很多內容的眼神再打量了凌家小姐一眼,“不知道本王手上的這些風箏,哪個是淩小姐的?”

凌家小姐指了指瞿竹手上一個燕子形狀的風箏,劉愈一把將那風箏拿了過來,遞還給她道:“怎能唐突了佳人,淩小姐之物,本王在此歸還了。”

劉愈把風箏遞還過去,凌家小姐卻不敢接,劉愈不還別人的單隻還她一人,這麼有針對性的事明顯另有目的。

“能為皇上做點事,是小女子的福分。臨王殿下還是將風箏拿去一併給皇上挑選……”

劉愈笑道:“凌太守的女兒就是不一樣,識大體,很好。”

劉愈嘴上贊著,卻未將風箏拿回去交給瞿竹,而是直接好似不經意地脫手落在地上。風箏落地,劉愈也不去撿,轉身與孫唯謙並行而去,不經意間還踩了那風箏一腳。

劉愈的做法在平常人看來是非常過分,但相比於剛才劉愈直接派侍衛搶風箏,以及出言不遜的舉動,這個扔風箏的舉動也就顯得很平常。其他女學生見到劉愈走了,紛紛鬆口氣,不過臉上還是很惱恨,本來能好好一起在春日裡放風箏是件很開心的事,誰知道卻被一個突然冒出來的“臨王”破壞了。

只有凌家小姐臉上帶的不是惱恨,而是幾分擔憂。

劉愈用剛才扔風箏的舉動已經傳達了弦外之音:“你跟你父親一樣不識相。”(未完待續。。)

第五百一十四章 國賊,奸賊,淫賊(四)

東寧府文化產業的興盛,使得女學有了生根的土壤,而其中最大的推動者便是頌揚儒家學說的淮北著名大儒孫唯謙。

孫唯謙可說是大順朝歷朝以來最出色的文學家和詩人,他的書籍在這時代刊印是非常多的,也得到儒者的推崇。而本身孫唯謙又是個治學嚴謹的教育者,在一個崇尚大男子主義的時代裡,孫唯謙推崇女學本身就讓劉愈有幾分欽佩。

欽佩歸欽佩,孫唯謙最不該的地方就是跟劉愈唱反調,而淮北學界對劉愈的抨擊,也基本是由孫唯謙所主導的,他和他的徒子徒孫正在用輿論的方式對劉愈施壓,就好像看準了劉愈不敢發作一樣。

而以此時劉愈的狠辣,就是無端發起一場文字獄,他也是能做的出來的。

“孫老先生博學多才,若是過東寧府而不拜會,實在是本王的損失,哈哈,其實陛下近來也常讀孫老先生的書籍。”

等劉愈和孫唯謙到了疏遠的正堂,正堂內只剩下二人,劉愈毫不客氣的坐在主座上。劉愈說話間也沒讓孫唯謙落座,孫唯謙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不敢當,若是皇上要讀老朽的書,老朽自當將書籍雙手呈上。”

“孫老先生抱恙在身,怎的不坐?趕緊坐,在本王面前不必拘謹。”劉愈指了指旁邊的座位,說話的語氣像是很恭敬,也好像是命令一般,等孫唯謙帶著幾分遲疑坐下,劉愈又續道。“近來聽說孫老先生剛刊印了一本歷代奸臣集。聲名在外。只是無緣一睹,不知老先生這裡可是有成本?”

孫唯謙臉色有些難看,但還是點點頭道:“回臨王殿下,老朽這裡的確有一本,讓老朽起身去拿。”

“不必了,本王自己來,怎敢勞動孫老先生?”

書院的正堂,也是半個書房。很多書籍都擺放在內,而若是有儒者來討教詩詞,這裡也是一個招待以文會友的處所。劉愈起身到了桌前,拿起書桌上的幾本書,其中有《國賊錄》一本,劉愈拿起來回到座位上坐下,翹起二郎腿,一頁一頁翻看起來。

“孫老先生真是見解獨到,這些國賊,一個個真是該死。篡國自立,將帝王都不放在眼裡。這哪裡是臣子,分明是一些狗膽包天的惡賊!”

劉愈嘴上罵的過癮,就好像在痛斥他自己的罪行一般。

當然劉愈並非是第一次看到這本《國賊錄》,雖然書中沒有提及劉愈的大名和事蹟,但卻也有言語影射於當下。孫唯謙也是在書中呼籲要與“國賊”勢不兩立,絕不能容國賊亂國之事發生,有撥亂反正之意。

此時的劉愈越是不動聲色,在孫唯謙看來劉愈越是來者不善。劉愈這次主導了天子南巡,到現如今朝廷上下包括很多局外人都看不懂劉愈所為,劉愈名義上是要讓天子登基之後,巡遊於四海來彰顯皇恩浩蕩,但誰也都知道,現下的長安城並不太平,天子離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