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屏風後面,好似人影閃動。莫非有人要暗算林如海?長春居士心裡一震,剛要吩咐什麼。

一陣古箏的絃音傳出,整個大廳靜下來。影影焯焯的屏風,就見一人手腕輕揚,指尖溢波,優美的旋律流轉在大堂上,震盪在環流之中,直上雲霄。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

不見了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祈盼的英靈。

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一葉風雲散啊,變換了時空,

聚散皆是緣哪,離合總關情啊,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後評?

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暖人氣,在馳騁縱橫。哀鴻遍野,那是百姓的災難,傾覆之下,豈有完卵?災難啊,兵戈、戰亂啊,何處為生?人生舞臺幾十載,轉瞬化為塵土埃。安寧、繁榮才是人生之企盼。”

時而如大氣磅礴、浩瀚如海的宇宙,向人間展示著古戰場的殘酷,時而以似傾似訴,厚重真誠的深情把人們祈盼遠離戰火的思緒,一一道出。萬般嘈雜陷入無聲之界。糟了,怎麼從腦子裡冒出這麼段曲子?這些學子們會接受嗎?人家會怎麼想?林黛玉心裡不住的打鼓,強咬牙把曲子又彈了一遍。

大堂內的人們鴉雀無聲,彷彿在隨著曲子深深的思考著什麼?

黛玉起身,從屏風後面走出來,雖是帷帽遮面,從她那嫋嫋弱弱的身姿,傲視凡塵的氣度,恍如特為此間學子們解惑似的,留下一段詞曲讓他們回味無窮。

黛玉走到林如海身邊,林如海站起身。

“爹爹,林叔還急等著您回去簽字買糧,粥棚快斷糧了。”

林如海微微一笑:“好,我們走。査兄、佟兄、陳世兄,我們出去吧。”

眼看著林如海挽住女兒的手,與査啟文、佟維德、陳正琊離去。

大堂上的人們也紛紛離去。

長春居士一揮手:“散了吧。”

“王爺,書院那兒,沒戲了。”

“怎麼說?一段兒小曲就打發了?”

“這叫什麼話?打聽清楚沒有?”

“林如海的女兒,林黛玉。”

“小丫頭,有趣兒。得會會她。”

“那您白指望了,人家不來。”

“不來?哼!哼!哈哈!”

朝廷的官糧到了,揚州解了困。災民得到了安置,隨著災民的返鄉、播種,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面發展。

那位長春居士再沒有露過面,隱遁了。

而林如海卻陷入憂慮之中,這天晚上,他讓蘇姨娘、吳姨娘去陪黛玉。自己走到花園的小瀑布前,停下。眼裡含著盈盈淚水。人們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緣未到傷心處。

本以為能與玉兒相依為命,守住這個家。沒想到,賈府的二舅兄賈政又來了一封信,說是老太太心思外孫女,憂慮成疾,臥病在床。祈求妹夫讓外甥女進京探望。

這可怎麼辦?看著玉兒整日活潑開心的樣子,自己也變的開朗了許多,不再因愛妻的辭世傷感閒暇之餘,與玉兒談談詩詞歌賦,看看蘇氏為父女倆特意做的衣服,品嚐吳氏的烹飪,也有些開懷。順暢的日子總是那麼短暫,我林如海官場上無論是大刀闊斧還是綿裡藏針,總是得意多餘失意,可在家事上卻接二連三的出狀況。玉兒啊,為父怎麼向你開口啊?小小的年紀,就要別父離家,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他心口陣陣發痛。已經安排林富為玉兒做著各種準備,就連蘇氏、吳氏也在這段日子裡儘量伴著她。蘇氏哭求過他,留下玉兒。吳氏也跪求過他,不想與玉兒分離。他隱隱感到這裡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兒,可一時又排查不出來。還有一件事兒,該是讓玉兒知道的時候了。

隱隱覺著有人走過來,那緩緩的、熟悉的腳步聲。

“玉兒,怎麼還沒睡?”

“爹爹不睡,玉兒也不睡。”

“調皮。爹爹有事兒,睡不著。玉兒還小,正是長身子的時候,睡眠一定要充足。”林如海轉身,慈愛的望著女兒。

“爹爹的事兒,一定與玉兒有關吧?”

林如海苦澀的一笑:“還是沒躲過。老人家思你成疾,臥床不起。”

黛玉低下頭,輕嘆一聲,該來的還是來了。“玉兒請爹爹為我做準備,去就去吧。”

林如海:“去之前,我帶你回姑蘇老家一趟。”

黛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