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3 / 4)

小說:明末資本家 作者:嘟嘟

,開民智的任務,才能算完成,也就是說,用辦學來開民智,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時間。

說實話,二十年的時間不算很長,但是也不能算短,現在葉思文最缺的就是時間,若是等民智完全開化了才實施新政,黃花菜都涼了。

不過,葉思文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個可以培養當前社會頂樑柱的辦法。

葉思文的辦法有兩個,一個叫速成教學,一個叫文憑。

大明崇禎四年五月,大明山東巡撫衙門繼開辦學校的政令發出之後,發出了第二個政令,第二個政令和第一個政令一樣,直接發到了最小的行政單位鄉。

大明山東巡撫衙門將會拿出一百萬兩銀子,用來給大明的百姓掃盲,政令規定,三學建立之後,立刻成立掃盲班,掃盲班的課程排在晚上,也就是所謂的夜學,同樣,掃盲班也是不需要繳納學費的。

政令規定,掃盲班的主要學員是十八歲到四十歲之間的不識字的成年人,無論你是男是女,無論什麼職業,只要你不識字,那好,乖乖的去掃盲班學習吧,不要說沒有時間,因為課程都排在晚上,下班之後,你只需要抽一個時辰的時間去學習就行了。

掃盲班的教學,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一個秀才就能當老師,因為掃盲班裡只開設兩個科目,一個是文學,一個是算科,說白了,就是讓這些不識字的夥計識字,讓這些不會算賬的夥計識數。

葉思文的要求真的很簡單,他只是希望在大明,不要再出現聽報紙的情況,人人識字,人人識數,這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保障。

可是要讓成年人去讀書識字,困難肯定是有的,成年人嘛!整天為生計奔波,想得自然比較多,思想肯定不如小孩子單純,想讓他們靜下心來學習,實在是有點困難。

對於這一點,葉思文再次祭出了一個法寶,這個法寶的名稱叫文憑。

從三學建立,文憑這個詞,便出現了,因為在三學讀書,每完成一個階段的教學,就能得到蓋有山東巡撫衙門大印的文憑。

掃盲班是沒有學年規定的,不管是學了三個月還是學了三年,只要能透過學校的考試,就可以畢業,畢業之後,掃盲班的學生可以得到初級鄉學文憑。

可是一紙文憑,有什麼作用呢?好看嗎?當然不是,葉思文規定,農民得到初級鄉學文憑之後,可以減免當年的賦稅,並且永久性的減免三成賦稅;在工廠裡,有初級鄉學文憑的工人比白丁的工資要高二成。

所謂有利益,才有動力,為了賦稅,為了漲工資,大明的普通老百姓算是豁出去了,他們堅定了一個信念,無論如何,也要拿到文憑。

由於文憑內含的利益太高,假文憑的出現是再所難免,因為無論那個朝代,總有那麼喜歡靠鑽空子來賺錢的無良商人。

葉思文可是個狠人,要是有人敢因為一點蠅頭小利,破壞他的開民智大計,他是絕對不會同意的,絕對是要把這個人搞死的。

為了防止假文憑氾濫,葉思文在泰山書院招募了五十個有遠見的學子,五人一組,成立十個山東教育督查組,透過培訓之後,十個教育督查組趕赴山東各地,監督各地辦學情況,以及文憑發放情況,若是有官員辦學不力,立刻拿下,若是有人敢造假文憑,立刻丟進牢房裡。

開民智事情走上正軌之後,葉思文開始思考新政的下一步要進行什麼。

很快,葉思文就把目光鎖定在了農民的身上,農業乃一個國家生存發展的基礎產業,只有搞好農業,安頓好農民,一個國家才能穩定,才有強大的本錢,如果一個國家連吃都成問題,談什麼稱霸圖強,無異於痴人說夢。

現在大明的土地,大多集中在大地主的手中,真正在耕地的人,真正在承擔農業賦稅的人,手上反而沒有多少土地。

其實大明的地主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傳統意義上的地主,即社會中大中小地主階級,其中包括:王公、貴族、勳戚、達官、顯宦、地主、豪強、富賈、大賈、寺觀僧道等佔有的大量肥沃土地的地主,這些大土地所有者取得土地的途徑包括:皇室的賞賜、依仗權勢巧取豪奪、中小農民為避免賦役投靠勢家所奉獻的田產、奸人為獲賞而投獻的他人田產、利用金錢購買的土地等。

第二種是大明特有的軍事地主,隨著土地兼併的惡性發展,衛所屯田也逐漸破壞。諸王、公侯、監軍太監、統兵將領、衛所軍官和地主豪強競相侵吞屯田,役使軍丁。弘治年間,官僚馬文升指出,天下屯田被“衛所官旗勢豪軍民侵佔盜賣十去其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