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人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凍死在牆角,她臉上放著光彩,嘴邊露著微笑。在她周圍撒滿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還捏著一根火柴。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六章·寫作的表達方式(描述與論說)(3)
《淺談寫作》彭城奔牛編寫
再舉一個用對話表達方式的例子:魯迅先生的《祝福》中祥林嫂被封建禮教吞食了,她死時,人們是這樣議論的:
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聲的說:
“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我先是詫異,接著是很不安,似乎這話於我有關係。試望門外,誰也沒有。好容易待到晚飯前他們的短工來沖茶,我才得了打聽訊息的機會。
“剛才,四老爺和誰生氣呢?”我問。
“還不是和樣林嫂?”那短工簡捷的說。
“祥林嫂?怎麼了?”我又趕緊的問。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緊縮,幾乎跳起來,臉上大約也變了色,但他始終沒有抬頭,所以全不覺。我也就鎮定了自己,接著問:
“什麼時候死的?”
“什麼時候?——昨天夜裡,或者就是今天罷。——我說不清。”
“怎麼死的?”
“怎麼死的?——還不是窮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沒有抬頭向我看,出去了。
這裡面的“我”和短工的的對話是不一樣的。“怎麼死的?——還不是窮死的?這句話表現出短工對祥林嫂的死麻木不仁,漠不關心,也表民明短工忌諱,生活得很累。“我”的對話相比短工就是關心,好奇,沒有忌諱,對於祥林嫂死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