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改變,讀起來才真實有趣,而且二千年的時空與現在是一體,沒有可能會改變,如果改變了,那麼後人將不復存在!
我翻了一下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很遺憾也沒搞清個頭緒,其實那觀點也是一家之言而已,回到古代後會不會改變歷史,好象研究太監會生男孩女孩一樣,空口無評不切實際,起碼返回古代目前是不可能的,至於到底什麼時空,有什麼聯絡,也只是推測而已!
尋秦中歷史沒有改變,因為主角從未想過去改變,何況作者已經提前構架了時空觀念和背景,那就是古代與現代是一個時空整體,不容改變!
但那是他的想法,天下人未必都要循規蹈矩,我在小說的開始已經幾次的闡述了自己的時空觀念,主角回到了古代,但不是未來所經歷過的時空,而是一個另外的宇宙平行的異度空間,它有著與這個時空相同的人與事,沒有外力的干擾會以相同的趨勢發展,現在主角穿梭時空的黑洞,來到了那個時空竟是自己時代的二千多年前,從而破壞了這種平衡,歷史也就隨他的改變而改變,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很通俗易懂的假設。
可能有些讀者還是無法接受,或許是因為以前的那些觀點和科學論據太深入人心,先入為主,但我不是在與愛因斯坦角逐諾貝爾獎,我只是在為小說做個背景的構架,在這種前提下理所當然發生這樣的情節路線,沒有其他的意思,請不要拿太多的科學與虛構小說較真!沒必要!(實在接受不了,就當是我的一種荒謬的假設好了,反正假設也不犯罪!)
另外小說的每個章節,可能由於章節太短,導致讀者對某些章節似是非懂,有很多的疑問,覺得情節不合理,其實章節乃小說整體的一個元素,可能當時覺得主角或人物的反應不合理,有時就是要給大家這種感覺,為後面的幾章人物性格的變化形成對比,畢竟人是要變化的,但要有個過程,何況不同時代的人!好比沒有完全正確的真理,只不過真理在一定的條件下它才會成立一般!
上一週忙著一份論文所以沒有更新,今日是六月初,新的一個月有新的開始,還請大家多支援,畢竟小說就是小說,它不是傳記也不是歷史,而我主要想寫一部完全不一樣的作品獻給大家,如果按老路老情節,那還用我寫嗎?大家都能猜出情節了沒意思,希望大家能多多遷就一下,當是給小弟一次機會,我一定會在情節,文筆,歷史範疇,以及各個文化領域都有所涉及鑽研,構造一個全新的楚漢之爭!
第三卷 見龍在田 第二章 收攬群雄
龍天羽握劍而立,想到“先發制人,後發受制於人”此乃千古名訓,自古以來,對權力的爭奪都是你死我活的角逐,勝者榮華富貴、平步青雲,敗者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
而且爭天下更是瞬息萬變,時機稍縱即逝,當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時,而你卻猶豫不絕,晚刻你的命運掌握在敵人手中,只有任人宰割,莫要怨天尤人。秦始皇不念親情殺母“寵男”,放逐仲父,得以成就霸業,項羽一時手軟,鴻門宴放走劉邦,給自己惹下殺身之禍。
而我龍天羽向來便是機遇的把握者,不會放過任何有利時機,才會在二十一世紀商業中後浪居上,稱霸電腦王國。既然決定爭天下,改變歷史的車輪,怎麼會給對手翻身的機會,當即立斷,決不能有婦人之仁。
“啊邦!”樊噲大喝一聲,雙目噴火,揮劍向龍天羽斬去。
龍天羽把心一橫,手腕運勁,寶劍迎擋,雙刃旋舞交擊,一個照面便將對方寶劍震得脫手而飛。
寒光再起,寶劍如秋水般已架到樊噲的勃頸上,倘若倏進半寸,勢必要了他的性命,此時想起對方乃一條爽快的漢子,不由生出愛才之心。
自古以來,得人才者得天下,任何掌權者要取得成功,都必須善於發現人才、網羅人才、禮待人才,以及大膽地使用,因材授職,盡其所長,天下方可拱手可得,無為而治。
龍天羽長嘯一聲道:“樊噲,枉我龍天羽敬佩你是條頂天立地的漢子,竟黑白不分,侍奉小人,真是看走了眼!”
樊噲怒道:“要殺就殺,灑家皺下眉頭,算不得好漢;就是容不得你這廝出口詆譭,***,氣死我也!”
蕭何見他手刃劉邦吃驚不小,但心想劉邦小人得志,死了也不足為惜,但樊噲平日倒很仗義,為兄弟之事兩肋插刀,生性豁達,殺了未免冤枉。
隨即冷靜下來,深知龍天羽劍法高出他甚遠,要取他性命,一劍了事再容易沒有。此時按劍不動,定然另有深意,倒要瞧瞧這青年如何應變如此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