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道:“趙兄,在下敬你一杯,祝你一路順風!”
趙定基趕忙舉杯,仰首和金玄白一起喝乾了杯中水酒,只覺酒一入喉,整個人都輕鬆起 來,因為從明天開始,他便要離開張永身邊,暫時脫離上司的管束……等金玄白敬完了一輪酒後,張永道:“金大俠,你可知道官家一共設了多少驛站?”
金玄白搖了搖頭,張永繼續道:“本國的驛站,東至遼東都司、西及四川松藩、南達廣東崖州、北至北平大寧衛;西南到雲南金齒、東南至福建漳州府、西北至陝西、甘肅,水驛、馬驛、水馬驛三種驛站共有一千一百餘處。”
……………………………………………………………………第 四 章
陳年往事大明帝國建國之初,明太祖為了防止各地的官吏和地方上的惡勢力結合,導致貪汙腐化的情況發生,曾定下法規,嚴格禁止地方官員在原籍任官,因而實行南北更呼叫人的迴避制度。
為了官方人員的交通往來,以及朝廷對地方的通訊聯絡暢通需求,洪武元年,太祖便下詔各地設定水馬站、遞運所、急遞鋪,幾個月後,又將站改為驛。
當時,以約六十至八十里的距離,設下一驛,驛館所在的位置都是水路和陸路通達交匯的地方。
舉凡迎送過往官員、傳遞軍情、官方緊急公文或上報朝廷的章奏,都由驛站經過,至於軍餉錢糧等物質的運送,則交由在陸路要衝及水路碼頭設立的遞運所。
而急遞鋪的設立則是為專送政府的公文,在官府、州、縣的境內,大約每隔十里左右都有急遞鋪,如果是在衛所,則設軍站。
在正德年間,全國的馬驛已有三百六十多個,水驛則有二百三十餘處,至於設在水、陸路交匯處的水馬驛,則高達五百餘處。
難怪張永在提起此事時,臉上現出得意之色,似乎這一切都是在他的管轄下才會有如此成就。
事實上,當時的廠、衛官員分佈全國各地,都是經由驛站傳遞密報公文,所以深知驛站的重要性,故此有許多的驛官都是廠、衛的外圍組織人員掌控,遇到經由驛站到各地上任或卸任的官員,還得查訪探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