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字就叫《分列式進行曲》。
在前世的華夏,《分列式進行曲》是開國大典的軍樂團指揮羅浪根據解放軍軍歌改編而成的,這首曲子比軍歌的節奏感更強,更適合受閱部隊進行分列式行進,因此從開國大典之後,以後歷來的閱兵式分列式、地方民間組織在舉行國慶遊行的時候,都會使用這首曲子。
這首曲子或許不如《拉德斯基進行曲》、《輕騎兵進行曲》那麼好聽,但這首曲子絕對是最適合部隊分列式行進的曲子。因為這首進行曲的節奏與士兵前進時的步伐節奏是一致的,士兵在行進過程中,不管是齊步走還是正步走,他們只需要跟著這首進行曲的節奏走就ok了。
而且這首曲子聽起來絕對是相當的燃,讓人一聽就會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熱血沸騰的衝動,用在閱兵式這種場合中,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
所以,當這首曲子響起時,就意味著分列式開始了。
從天中大道東邊率先過來的方陣並不是受閱士兵方陣,而是排成了四列縱隊的敞篷客車。這四列縱隊的敞篷客車一共有24輛車組成,敞篷客車中也沒有站立的戰士,裡面乘坐的全都是耄耋的老軍人。
這些老軍人中歲數最年輕的恐怕也有七十多歲了,更多的則是顫巍巍的、歲數足有八。九十歲的老兵。
這些老兵全部都是來自於上個世紀的大華軍人,都是在上個世紀經歷過大華參與的幾次大型戰爭和區域性戰爭,是那些戰爭中的功勳。老兵對於大華的皇家部隊來講是具有特殊意義的,而且他們也無須用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來獲取功勳和榮耀了。
他們身上揹負的榮耀已經足夠多了,因此老兵方陣並不屬於受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