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2 / 4)

小說:宗師巨星 作者:匆匆

子的內含,因為這首曲子中需要用到的樂器很多,一般的單管編制的樂團無法完成這首曲子。

當然,當這首曲子問世之後,立刻就風靡整個華夏,後來東風西漸,連很多西方國家的音樂家,都開始演繹這手曲子。

在前世,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曾經被改編成無數版本,有鋼琴獨奏版的,有小提琴獨奏版的,當然,也有二胡協奏版的,更有純民族樂器合奏版的。

因為這首曲子太適合改編了,無論改編成什麼版本的,其優美動聽的旋律都可以打動無數的觀眾。

“其實這首曲子雖然可以以二胡協奏曲的形式來演出,但是隻要稍微改編一下,便可以形成很多種版本的演奏形式。比如我們可以將長笛改編成為我們自己的笛子,將豎琴部分改編成為我們自己的古箏,這裡、還有這裡,完全可以用我們的琵琶來代替,這樣一來,稍微改編一下就可以變成古箏、琵琶、竹笛以及二胡的合奏版。”

聽到宗師這麼解釋,這些老專家們都開始腦補,很快,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很顯然,宗師提議的這種改編,非常符合他們心目中民樂的標準。

宗師笑了笑說道:“其實我最希望的還是這種二胡協奏版的。諸位應該都知道,我們大華的民樂這些年來雖然一直在努力的向外輸出,可是效果並不是多麼的很理想。所以我一直就在考慮,我們為什麼不換個方式呢?比如說我們完全可以把我們的民族樂器融入到西方交響樂之中,這樣的中西合璧,應該會更能夠讓西方聽眾接受。所以,我就準備了這樣的嘗試。如果這首曲目能夠被西方民眾接受的話,那麼我們的二胡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被西方絕大多數的民眾所接受。”

宗師這麼一說,這些老專家們頓時就恍然大悟,吳老更是笑呵呵的拍掌說道:“小宗的這個想法太好了!這無疑是給我們開闢了一個新的道路。嘖嘖,我們一直以來都在提倡中西合璧,可真正能夠做到的又有幾個?今天,小宗就給我們做出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這首《梁祝》,可不就是一首典型的中西合璧?有了這首曲子做標杆,那麼以後我們的思路就可以拓展的更寬,我們就有可能將更多的民樂樂器推向西方世界!”

頓了頓,吳老非常激動的肯定道:“相比於我們現在正在琢磨的一些東西,小宗的這個想法和做法無疑要更貼近現實,更具有實施性!小宗,你今天可是立了大功了!你為我們大華的民樂找到了一條更寬闊的通往西方世界的道路啊!”

ps:鞠躬感謝“紫炎天驕”大大200的打賞,“冰鎮八度”大大100的打賞!(未完待續。。)

第二六三章 倉皇而逃

中午宗師是倉皇而逃的。

不跑不成啊,再不跑的話,一準兒得讓那幫老傢伙把自己活活的玩死。

這事兒也怨宗師自個兒,誰讓這貨讓這幫老專家們一吹捧,就飄飄然的不知所以了,估計要不是下面還有倆蛋蛋墜著,恐怕這貨就要飛到月亮上去了。

這一飄飄然不要緊,宗師就“一不小心”的再次“創作”出來幾首民樂譜子。

像前世的二胡大師,瞎子阿炳的名作《二泉映月》,像前世十大二胡名曲中的《光明行》,像前世十大琵琶名曲中的《彝族舞曲》,像前世十大古箏名曲中《漁舟唱晚》,全讓這貨一飄飄然的給搬運過來。

這些老專家們的弟子們還在那邊撓頭苦思呢,這邊短短半個小時之間,宗師愣是不帶打兒的弄出了六首曲子,其中還有一首可以被稱為中西合璧結合經典的《梁祝》。

別說那幫年輕人了,就算是這幫老專家、大師們,都為宗師的這種創作速度趕到汗顏。更別提宗師寫出來的這些曲子,偏偏每一首都極為好聽,充滿了濃濃的大華民樂風格,每一首都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如此高效率的創作水平,就算是吳老也自嘆不如。

於是乎,一幫老傢伙就開始繼續吹捧。剛才才不過吹捧了幾分鐘,這個小傢伙就弄出來四首經典的曲子,涵蓋了二胡、琵琶、古箏這三大大華最主要的民族樂器。

如果要是繼續吹捧,說不定這小傢伙還能弄出更多的曲子,最好連什麼笛子、蕭、笙、古琴、葫蘆絲之類的樂器全都涵蓋過來,那麼大華的民樂立刻就會再次迎來一次騰飛。

別看這幫老專家們湊在一起是很要面子的,可要是為了民樂的發展,這幫老傢伙可真的是敢連自己的老臉都不要的。他們什麼話什麼事都敢做!

於是乎,宗師終於是感覺出來不對勁了,再這麼吹捧下去,肚子裡的貨可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