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手有沒有受傷。
傅鴻璃見王兄這個反應,估計這王嫂不是頭一回罵那父皇了,所以才不稀奇?好吧,父皇也是真的該罵,只是自己沒那個膽子而已。
他拿出帕子擦拭著嘴,又繼續的吃起碗裡已經開始融化的美食來。
葉子為什麼這樣生氣呢,因為今日傅鴻璃一來就對傅鴻哲簡單的說了一件事。那就是齊王傅鴻宇,因為他私下找太子做的那些事的證據,拉攏大臣,想彈劾太子傅鴻靖。
皇上宣傅鴻宇進見‘談心’,三天後,齊王傅鴻宇就嘴歪眼斜,抽搐痙攣的癱在了床上,起不來了。
皇上派太醫前去看過,診斷出的結果是,齊王身染風邪,中風
既是傅國最有權威的太醫院給出了結論,那麼,就算齊王府的人私下在外找回大夫診斷,答案也都是一樣的。
齊王的岳父是朝中的御史,姓赫。偷偷的找了一位隱居江湖的老大夫,因為年輕時有恩於那人。人家說了實話,這根本就是人為的‘中風’。
是同時吃下兩種毒所致,但是你又測不出毒性。單吃任何一種都沒關係,兩樣看似無毒的東西,合在一起就會有這樣的效果了。
原因出來了,但是遺憾的是,根本就沒有解救的方子。
御史查到原因後兩天,抱病在床,請奏告老還鄉。朝堂上,皇上很‘不捨‘的准奏。這赫御史聰明,女婿的事他也是有份的,不趕緊的抽身離去,恐怕沒機會了。
赫御史知道,女婿那樣子,倒反是安全了,只要不死,齊王府裡應該就不會有事的。
傅鴻璃剛回京那天,在御書房先見了皇上,得知了此事,心裡當時就有疙瘩了。裝著無事的樣子離開御書房後,就去找了買通的人那裡。那人是皇上很信任的人,很多要緊的事都交由他去辦,所以,傅鴻璃知道了實情。
雖然不贊同齊王的事,但是他想起葉子當年離京在城門口說過的話,傅鴻哲所承受的事,慢慢的他們都會輪到,齊王不就是麼
傅鴻璃知道實情後,就很擔心廉王夫婦,轉回去聽說人沒進御書房而是被太后請走,這才鬆了一口氣。
他到太后那裡,想跟傅鴻哲說這事,可是太后下旨,誰都不許進去。宮裡人多嘴雜的,傅鴻璃也不敢大意,正想著怎樣接近他們說這事呢,皇上又差人把他叫去,詢問廉王夫婦的情況。
齊王的結果,讓傅鴻璃心裡對這父皇和太子心涼到底。雖然知道齊王那樣做不對,但也是被逼的啊現在躺在床上,跟給他一杯鶴頂紅結果了能有什麼區別?
也許這樣做,父皇心裡不會內疚吧?還在為給兒子留了生路,沒要他的命就算是顧著父子親情了
所以,傅鴻璃更加知道該如何的面對這父皇和太子,也知道該怎樣保護自己了。同時因為在雁國跟那做質子的哥嫂住了一段時間後。
傅鴻璃也感受到了什麼叫真正的親情,回來跟父皇和宮裡的兄弟們一接觸,對比,就覺得自己真可憐啊。
每天都跟這些有血緣關係的人相處,卻感受不到半點親情。明著以禮相待,暗地裡卻相互提防,猜疑,使絆子。
傅鴻璃就把自己在雁國質子府所看見的、聽見的、都跟皇上和太子說了。不該說的,當然不會說。
太子聽得是煩躁不安,嫉恨那人兒跟廉王倆人過的那樣幸福,有趣。皇上問重點,也就是飯沒發覺那廉王有異心。
傅鴻璃很乾脆的說,自己沒有覺察到。那晚,皇上似乎很想念這出了趟遠門的兒子宣王,留他在宮裡吃了晚膳不說,還聊到很晚。
話題都是說了雁國的事,傅鴻璃知道,父皇是對自己起了疑心了。還有就是,父皇是想在和自己的談話中,找裡面的破綻,分析一些事情。
當傅鴻璃很晚出宮想到廉王府的時候,他發現有尾巴跟著,沒辦法只好先回了自己的宣王府。
第二天又想到廉王府示警,可是那監視的人跟得很緊,這要緊的事他也不敢交別人去辦。沒辦法,只好想了個辦法,在葉子和傅鴻哲進宮時,冒險的上前,讓他們看手上的東西示警。
現在來這裡,真的是皇上授意的,在御花園,葉子和傅鴻哲離開後,皇上也生氣離去,但是卻叫人把他也叫了去o
太子替皇上開的口,詢問進宮時,給廉王他們看了什麼好東西。傅鴻璃裝糊塗的愣了一下,恍然大悟的樣子。
說自己知道父皇在御花園設宴給王兄王嫂接風,想著父皇素來喜歡詩詞,就連夜作了一首,又怕在群臣面前鬧笑話丟人,就讓那王嫂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