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地鐵依城牆而行(2)

另外,由於城牆破敗造成的人員傷亡和交通事故也屢見不鮮。如1957年3月,有一個人到拆去磚的城牆裡挖土,土方塌落,被砸死。

1952年,文津街老北京圖書館門前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北海金鰲玉蝀下橋向西是下坡道路,車輛行駛到這裡一般車速較快。那時老北京圖書館門前“三座門”有三個門洞,開間不大,一般只能透過一部汽車,再向前又遇到向北的彎道,行車視線很受阻礙。

當時一輛汽車自東向西行駛,快要進三座門時,另一輛車突然迎面轉彎駛來。危急時刻,司機看到迎面車裡坐的是蘇聯專家,由於已無法躲避,出於對“老大哥”的保護,這位司機毫不猶豫地把自己開的車撞在三座門的門垛上。蘇聯專家的車有驚無險,而這位司機卻失去了年輕的生命。

由於城牆本身的破敗和對交通造成的不便,從建國初開始,要求拆除城牆的聲音就不絕於耳。

另一方面,一些專家學者也極力主張保護城牆。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甚至拿出了一整套方案,企圖找到老城牆和新城市之間的契合點。

當時,北京市委對城牆的態度比較審慎。考慮到問題複雜,爭論很大,拆除城牆的行動暫緩,但也不再進行維修。直到1965年,地鐵一期工程上馬時,這個問題才又被提起。

於是,歷史向現實做出了讓步。

從那個時代過來的北京人,都有參加義務勞動拆城牆的記憶。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的常華老師當時在崇文門外一個工廠工作,他記得,那時每週都有一個下午要參加工廠組織的義務勞動。“我們廠‘包’了一段城牆,每次都到那裡挖。蓋城牆的大青磚都是用江米粘住的,拆起來相當費勁。那會兒,用鎬刨、用錘子砸,什麼方法都用上了,那些大青磚碎得太多了。有時候,還能在磚的中間看見類似‘大清某某年窯制’的款兒呢。”

原計劃地鐵要直穿宣武門、正陽門和崇文門。這三座門的箭樓和城樓,都要拆除。但地鐵規劃這時在正陽門前拐了一個彎,把它讓過去了。據說,是因為周恩來總理的指示,正陽門城樓和箭樓被儲存了下來。

與正陽門相比,西郊公主墳就沒那麼幸運了。為了線路取直,地鐵要穿過公主墳。民間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公主墳裡埋的是莊妃的義女,清朝唯一一個漢族公主——孔四貞。但拆除的過程中人們驚異地發現這座公主墳裡竟然有兩個寶頂——埋著兩個公主。

後來這兩位公主之一——莊靜固倫公主的後人林勤多爾吉,在上世紀80年代的回憶文章中說,公主墳的兩座墳墓,東邊埋葬的是嘉慶皇帝的三女兒莊敬和碩公主,西邊埋葬的是嘉慶的四女兒莊靜固倫公主,這兩位公主都死於嘉慶十六年,於是埋在了一起。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地鐵依城牆而行(3)

關於拆公主墳的場景,流傳著這樣一個版本,說當時鐵道兵戰士真挖出了公主,而且肌膚勝雪,栩栩如生,但一見光就立即風化了。

對於這個說法,走訪過京郊30幾處公主墳的北京市檔案館研究員馮其利認為並不可信。因為這個公主墳曾經在日偽時期被盜過,陪葬和墓室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不太可能出土溼屍。

時隔多年,王夢恕不無感慨地說:“其實地鐵線路只要再往旁邊偏十幾米,就可以把公主墳保住。可是我們當時保護文物的意識太淡漠了。”

地鐵初體驗(1)

1969年10月1日,第一輛地鐵機車從古城站呼嘯駛出。經過4年零3個月的緊張施工,北京地鐵一期工程建成通車了。雖然比原計劃晚了一年多,但總算趕在新中國成立20週年的時候完成了。那時,正值北京戰備疏散,沒搞典禮,只有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幾位元帥先乘為快。面對這條中國人自主設計施工的地鐵,上至中央領導人,下至參與地鐵建設的普通工人都百感交集。

由於是戰備工程,並且在裝置除錯和管理排程上都缺乏經驗,在1969年10月通車以後,地鐵只是小範圍接受參觀性質的乘客。想乘坐或參觀地鐵,都需要持單位統一領取的參觀券。

眼看著地鐵修建完成的常華這時候非常興奮。因為單位發的參觀券數量有限,他還特意找一些老同志要了參觀券。至今,常華對第一次乘地鐵的感受還記憶猶新。“第一次進地鐵站,覺得富麗堂皇。特別驚訝,也特別興奮。這是咱們自己修建的地鐵呀!而且當時都知道地鐵是個戰備工程,一旦打起仗來,我們坐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