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諸家,且能登堂入室,自成體系。其特色是善把虞、歐筆法融為一體,方圓兼備,波勢自如,比前輩更顯舒展,深得太宗的賞識。太宗以內府所藏王羲之墨跡示褚,讓他鑑別真偽,他無一誤斷,足見他對王的書法研習之精熟。
由於繼傳統而能創格,《唐人書評》中把褚遂良的字譽為“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連宋代不以唐書為意的大書畫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詞句稱頌他:“九奏萬舞,鶴鷺充庭,鏘玉鳴璫,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型結構有著強烈的個性魅力。
從漢代到唐代的六百餘年間,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偉大的書法家。在晉代,被後人尊為書聖的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留下了他們情馳神縱、超逸優遊的作品。隨後,宋、齊、粱、陳的書家,依然繼續著他們的遺風。而此時的北部中國,卻在一種宗教意識的推動下,獨創了一種與文人書法相對的,即與玄妙的、簡約的、清淡的、平和的書風相對的那種雄渾、博大、壯碩、樸拙的書風。南北朝分裂局面的結束,隋朝的建立特別是唐朝的建立,使書法藝術南北相峙的風格,亦合流在一起。
唐王朝建立,隨著政治、文化與經濟的復興,書法藝術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在漢魏,藝術風格過於質樸,在兩晉,又太變幻莫測,宋人書法藝術風格又以老成為傾向,而元、明、清的書法,似乎每況愈下。只有唐代,才在書法中表現出那典雅、華貴、豐滿和情韻的成熟的美。
杜睿前世,每當面對唐人書法作品時,都不禁要驚詫於唐人書法的完整性與典型性。在眾多大書法家當中,褚遂良顯然要佔據著異常重要的位置,從某方面來說,他對後世的影響可能比任何一家的貢獻都要大。
當然書法只是小道,娛情裕興即可,褚遂良能爬到現在尚書令的位子上,顯然也不是因為書法得到了太宗的賞識,他本身在政治上還是有一定真知灼見的。
如果杜睿自詡為能臣的話,那麼褚遂良就是一個耿臣,歷朝歷代,每一位皇帝的朝堂之上,總不會缺少這麼以為耿耿正直的倔老頭的。
正文 第八章 局
“褚大人,喚下官,不知有何見教?”
褚遂良看著杜睿,還是一副千萬年不變的鍋底臉,沉聲道:“杜大人!聖上染病,多日不曾理朝,老夫看這朝中似乎不大太平啊!”
褚遂良雖然板著一張臉,但杜睿還是能從他的言語之中,聽得出褚遂良對社稷的擔憂,畢竟也是在官場上打拼了這麼多年的人精,褚遂良如何會看不出這段時間,內裡的玄妙。。
李治可以說將一切都盤算好了,可是有件事他並不知道,當初太宗將總參謀部交到杜睿手上的時候,還將另外一股勢力也交給了他,這就是為何杜睿能對長安發生的一切瞭如指掌的原因。
將類似於後世錦衣衛,粘杆處的特務機關交給杜睿,可見太宗對杜睿的信任,當然杜睿也知道,這份信任也不是絕對的,太宗的手上肯定不止一支密探隊伍,而且這股勢力,在為杜睿提供助力的同時,也在負責監視著他,對這一切,杜睿都是心知肚明,既然處在了這個位子上,他想要逃避,也是不可能的,倒不如坦然面對。
太宗到現在都還沒有做出任何反應,杜睿可不會天真的一位太宗當真是病的已經沒有了精力來應對一個笛子的挑戰,太宗到現在之所以還沒有做出反應,無外乎兩個原因,一個就是因為還沒有想好怎麼處理李治這第三個向他發起挑戰的兒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考驗?
考驗誰?
杜睿首當其衝,一邊是摯友李承乾,一邊是妹夫李治,杜睿該如何做出選擇?
對此,杜睿並不覺得怎樣,畢竟身為大唐皇帝,而且是一個即將走到了人生盡頭的大唐皇帝,他心中的顧慮總會千千重,尤其是面對杜睿,這麼一個在很多時候都會影響著大唐政局的男人,太宗對他的要求總是要比其他人多得多。
對杜睿來說,這麼多的考驗都過來了,幾起幾落,他也早就習慣了,再加上原本對功名就不怎麼上心,即便是太宗為了大唐的穩定,將他立刻開格,只要能看著李承乾順利登上皇位,他也就無所謂了。。
當然除此之外,太宗也是在考驗他的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杜睿有沒有能力,以一種相對平和的手段,將這一次大唐政局的突變,消弭於無形之中。
在考驗他,當然也是在考驗李承乾,這也正是為什麼,杜睿不向李承乾進言的原因,這件事,太宗想要考驗的,就是李承乾在應對這種突發狀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