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古彩戲法(2 / 2)

小說:魔術大明星 作者:雅玩居士

。大多節目不用音樂伴奏,而是演員邊變邊用臺詞,即所謂“綱口”,尤其北方戲法更顯突出。”

“中國戲法原多是兩個演員,一個主要演員稱為使活的,另一個助手演員稱為量活的。一般兩個演員長期合作,互相非常瞭解,以至形成死鋼死口,節目也比較固定。”

“每個節目追求精益求精,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可欣賞性強。值得一提的是,演員所用的臺詞與戲法密切結合,即使是包袱兒口也與節目密不可分,而且多是有助於戲法表演,講究嚴絲合縫。”

莫奇點點頭,他對古彩戲法也略知一二,主要是從師傅口裡瞭解,能看出來他肯定就是古彩戲法的傳人,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很迴避這個話題?

呂方繼續道:“原來的古彩戲法只有男演員表演,後據我所知先有海上施湘雲,後有津門張美娟,我親眼見過的有現在的業餘女演員王向梅。”

“據說施湘雲使古彩戲法穿長袍,張美娟剛穿短袖襖、長裙,我見到的王向梅也是長裙。古彩戲法變出的彩物也不盡相同,有大十八件,羽毛花、船、古瓶、魚缸、水碗、火盆、火碟、火爐、大花盆、盤子、玻璃塔等。”

“所用道具觀眾見到的僅是一塊五尺左右的毯子,但身上還要有相應的門子,這是觀眾見不到的,也正是古彩戲法精華的重要部分所在。”

“平時表演使用道具簡單,分大中小戲法,小戲法如繩子、豆子、環子、碗等日常生活用品。中戲法也是生活中能夠見到的如古瓶、魚缸等。這樣使觀眾看著親切,對物件的熟悉,更使觀眾對戲法的效果充滿神秘感。其實看似生活中常用,但每一件道具都是演員根據自身條件和節目的需要,專門量身製作。”

“演出環境簡單:戲法無論大小,以至古彩戲法,原都是撂地演出,四面圍有觀眾,這一點和現代魔術不同,中國戲法的隱蔽面在下面。現在即使搬上舞臺,這一點仍繼續保留。”

“這就對演員要求高,中國戲法講究有戲有法,法即指魔術技巧,戲是指演員自身、同場演員都要有臉上、眼上、身上、手上準確的節奏配合,加之以臺詞(鋼口)相佐,達到一定的效果。這不僅要求演員“變”得好,還要“演”得好,臺上的演員之間配合也要默契。”

呂方有些可惜道:“不過與西方現代魔術相比,古彩戲法舞臺效果弱!因為戲法的表演需要和觀眾近距離交流,所以搬到大劇場舞臺演出就顯得效果上弱了很多。這一點和相聲是一樣的,適合在小劇場演出。再有中國戲法表演的節奏一般不快,觀眾沒有像看魔術那種目不暇接的感覺。”

“但最終制約戲法發展的還是創新力差!節目速度慢,有也大多是在原有節目基礎上改動,很少見全新的好的戲法節目。”

“我知道的主要流派有三種,北派靠手法,南派靠道具,西派主要是身法,說白了就是變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