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奇放下撲克,正色道:“請問大家一個問題,觀眾需要什麼樣的魔術?”
“帥的魔術!”
“肯定是酷炫吊炸天的效果!”
“我喜歡心靈魔術,那種讓人看過起雞皮疙瘩!”
莫奇看著下面粉絲各種流言,笑道:“首先我們必須明白,魔術帶給觀眾最大的震撼是魔術中的一些反常識、反自然、反科學、不可思意的效果或強烈視覺衝擊!”
“當然光有這些還不夠,還得有神秘感,魔術沒有神秘感就註定失敗。拿2012年劉一謙春晚魔術表演來說,表演一結束,求揭密的人鋪天蓋地,大家不必罵求揭密的人,這是正常人看觀一段優秀表演後的正常反應,沒人求教學反而不正常。”
“不同的人看魔術都不盡相同,大部分人都只看“熱鬧”不看“門道”,只要神奇就行,表演者並不一定展示多麼難的手法,除非參加比賽。”
“比如劉一謙第一次上春晚表演的魔術,對真正內行人來講,其實並無太多震撼,但他卻一炮走紅,我想他靠的不是多華麗的手法,而是他的選材和語言。他顛覆了國人對魔術和魔術師的認知,他讓人們知道魔術道具可以如此生活化,可以近距離,可以信手拈來。明白了魔術師可以與觀眾交流,可以如此幽默。”
“所以觀眾渴望與魔術師溝通,希望魔術形式的變化,希望參與魔術。劉一謙的成功還靠他的颱風和表達能力,他用幽默、恢諧的話語緩解了緊張的氣氛,也吸引了觀眾,他表演的節奏也把握得很好,讓觀眾一直跟著魔術走,沒時間去思考為什麼,無形中也幫他避開了觀眾的監視。
“當然他的成功不可複製,不同的表演者有不一樣的特色,雖然不能複製,但是我們卻可以借鑑.我總結了一下,觀眾需要這樣的魔術:第一有強烈的視覺震撼或超自然或違背常理的效果,要有神秘感;第二表演者要以觀眾為中心,不能自顧自地表演,要和觀眾互動;第三表演者自己不能緊張,自己緊張觀眾也會跟著你緊張,一定會影響魔術表演的觀賞效果。”
“對啊,這是如此魔術才吸引人!”
“我有時候很好奇原理,可享受過程更重要!”
“一語道破天機,不愧是偶像!”
莫奇看粉絲熱情很高,繼續道:“那下一個問題,如何將觀眾的需求心理運用進魔術?”
“大家不妨看看每一年在各大魔術比賽上的獲獎作品,說實話真正意義上的完全創新基本上很少,同樣的效果加上新的包裝新,新的流程,新的收費,就成為優秀作品.原因就在於魔術表演者對魔術效果的重定義或者重新安排。”
“比如很多人喜愛的街頭魔術大師克里斯的一些逃脫魔術,原理和其他逃脫魔術師表演的逃脫術沒多大區別,但他為什麼如此受人喜愛?他靠的是製造恐怖的氣氛,並且加上了一些屬於他的標籤.”
“有句話是這樣講的:當臺下坐的魔術師為你鼓掌時,你才算成功.的確是這樣,內行看門道,魔術師們掌握的魔術手法都差不多,但是有人成功有人不成功,根本原因就是他們對魔術效果的演繹,對流程的安排.同樣的手法安排不同,效果就不同了,觀眾的掌聲也不同.”
“比如巴格拉斯,他的“巴格拉斯體系“,靠這一個原創,他就一直紅到現在.與其創作如此多的“偽原創“,還不如靜下心來改編流程或者手法,它的震撼不必原創的效果差.還有很多魔術加上了小品,歌舞,武術,雜技等題材,使用了一些特殊的燈光或舞臺背景,及時魔術效果很一般,但觀眾看上去卻很舒服,因為這種形式很少見,對觀眾來說,也是一種視角衝擊.”
“舉個例子,A給我表演了一個預言魔術,我先說一下這個魔術的效果:由我洗牌,A再把牌依次分成三疊,挨個說出每一疊最上面的一張牌的花色和點數,三張說完了再一併展示給觀眾看,那麼A是如何向我表演的呢?”
“A:“我給你表演個預言魔術吧,你洗牌.“我洗完牌並交給了A,他一邊開扇展示撲克牌一邊說:“我們看一下這副牌,是普通的“。可A此時的眼睛死死看著某一種撲克牌,似乎在記著什麼,並且牌的幾乎完全對著自己,我作為觀眾只能看到一部分牌的點數和花色,我還沒來得急看,他就合上了,我估計他記住了某一張牌!”
“作為觀眾我感覺很奇怪,表演者讓我檢查,為什麼他自己死盯著?而且很快就合上?我連看到機會都沒有!”
“然後A繼續道:“我把牌分成三份“。而此時觀眾完全在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