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媽,他們沒有時間多和孩子在一起言傳身教,孩子如果生活的環境比較複雜,接觸的人普遍素質偏低,或是挫折過多,都會造就頑劣的性格。

對待已經體現出頑劣個性的孩子,媽媽們不用太著急。簡單的訓斥責罰都不會起到改善的作用,還有可能激化。媽媽們不妨試著採取一些軟化和誘導的策略。

孩子暴躁易與人發生衝突

一般這樣的孩子都會有一些早期的傾向,媽媽們只要用心就能及早發現。如孩子在小朋友中拔尖好勝,別人不聽他的就有攻擊動作。再有就是想要獲得什麼,不會正常請別人轉讓或是請媽媽購買,而是透過搶或是攻擊對方獲得。

遇到早期的這些表現,媽媽們都會採取訓斥來手段處理,孩子一般被斥責了會停止動作,但內心是否接受就難說了。在遇到這種現象時,媽媽們應該先嚴厲制止,接下來要和孩子說明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別人這樣對待自己,是不是非常的不愉快,那就不該這樣對待別人。

當然,有些媽媽做了認真的解說,孩子不但不聽還多次再犯,媽媽們可能會因氣惱而打罵孩子。這樣做的結果,只會讓孩子更趨向暴力,更相信攻擊他人是解決問題之道。

對待性格頑劣的孩子,誘導式的教育會更有效果,對他們曉以利害,再換位考慮如果自己是被攻擊方會有何感受。當然,有些孩子屬於精力過剩,出手不知輕重。那麼媽媽們就有必要給孩子安排一些軍事夏令營,武術或其他大動力量活動才釋放他們的精力。

總之,對於孩子早期的頑劣表現,要及時制止認真對待。待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家長就很難再透過教育說服,來改善這類性格的孩子了。那時候再想校正,就需要下很大的力氣,收效也不一定會好。

永遠淘氣不停的孩子

小杰不到三歲媽媽就帶他出來單過了,因此,媽媽對他比較溺愛。因為怕小杰太小,在外面吃虧,媽媽也不太愛讓保姆帶他出去。在缺少批評沒有夥伴的環境中,媽媽開始發覺小杰性格有些問題,就是這孩子不知道什麼叫累,只要不閉上眼睛睡覺,他就可以不間斷地大聲嚷,胡亂掄著“大刀”“大槍”四處跑,保姆和姥姥都管不了,即便媽媽回來說他,也是翻翻眼皮接著折騰。

無奈的媽媽為了家裡東西的安全,也為了釋放孩子的精力,只好讓保姆時常帶小杰去到社群的公共場所玩。可事情變得更加糟糕,小杰總是猛踢皮球傷人,或是和小朋友玩一會兒就追著人家耍“武功”。

媽媽急得沒辦法,因為只要媽媽一批評,小杰就會大聲哭鬧,實在不成還會滿地打滾。媽媽因為覺得自己沒給孩子完整家庭,總是有種歉疚感,就簡單地想等小杰長大了,進了學校有老師管就會好了。她自以為,孩子這樣的行為,都是因為孩子太小不懂事造成的。

讓小杰媽媽萬萬沒想到的是,上學不到一個月,老師就請了兩回家長,每次都是因為小杰上課舉手回答問題,老師只要不叫他,他就大發脾氣。課間同學一起玩,只要誰不讓他參加,他就又嚷又叫鬧個不停,老師說也毫無作用。

對於小杰媽媽來說,問題的原始癥結,就是孩子有這些跡象時沒有引起她的重視,反而是過度溺愛任由孩子胡來。到了學校,老師一人面對幾十個孩子,根本無法對個別頑劣的孩子進行指導。問題,最終還是要回到家庭中來解決。

類似小杰這種現象,一個是從小任性慣了,當他突然生活在有其他同齡的環境中,難以接受需要與人分享的現實。同時,以前的所有不恰當行為,都沒有人及時制止,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可以做的,沒有什麼不妥。

因此,媽媽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對於那些危險的,暴力的舉動,在第一時間予以制止,將其消滅在第一齣現類似舉動的時候。讓孩子明白,這樣的行為不被允許,完全禁止。而不是孩子做了無數次,每次也只是大人輕描淡寫地說上兩句就沒事了。

再有,喜歡打鬧精力充沛不顧及他人的孩子,媽媽應該給他安排一些適合他的活動,讓他把精力釋放在合適的地方,告訴他如何與別人正常相處。比方讓孩子參加集體專案的活動,培育孩子團隊意識,從小明白做事要與人配合,而不是唯我獨尊。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相處

孩子進入青春期是所有媽媽最揪心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於社會似懂非懂,對於媽媽的庇護感到束縛。他們開始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腦子想事情,用自己的經驗判斷問題。

而此時的媽媽們還沒轉過神來,她們還期待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