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3 / 4)

小說:匡政之路 作者:淘氣

人世界。。 這天下午,蘇望和石琳躺在沙灘靠後的椅子上,他們戴著墨鏡,半閉著眼睛,手拉著手,聽著不遠處海浪的聲音,任由椰樹樹蔭遮住自己的臉,再讓暖暖的海風拂過。

“二位,還記得今夕是何年否?”一個聲音在蘇望耳邊響起,他連忙摘下墨鏡,笑呵呵地對陳元庚說道:“來者何人,所來何事?”

陳元庚拿起桌子上的飲料仰著脖子喝了半瓶,然後才開口道:“兩位這兩rì可真是隻慕鴛鴦不慕仙啊。我今天是來當惡客的,要打擾兩位的清靜世界了。”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今晚我家有一個聚會,我家長輩想邀請兩位去做客。”

蘇望一口便答應了。他們遠來是客,陳家長輩怎麼也要接見一面以示禮儀,但兩人畢竟只是陳元庚的朋友,要想多隆重多正式估計也不可能,正好就著這個聚會見一面。

陳元庚應該有事在身,說完又趕著要走,臨走前叮囑道:“蘇望、弟妹,今晚只是朋友之間的聚會,用不著穿得太正式。晚上六點我會派車來接二位。”本書首發

陳元庚患失患得地說道:“原本國王陛下和軍隊是矛盾激化後的最後保障,現在出現了這麼一檔子事,事情就不好辦了。”

蘇望琢磨著陳元庚話裡的意思。感情是這麼一回事。當武裡南兩大政治黨派鬥得你死我活,矛盾激化到難以緩解時,軍隊就奉“王命”出面扮黑臉,統統打倒。全部推翻。然後等大家把氣都順過來了再舉行大選,重新玩過。泥煤的,這武裡南王國的政治體制還真是一朵奇葩啊。

聽著陳元庚嘮嘮叨叨地講述,蘇望從心底泛起一種感覺,這位好友潛意識裡有一種焦慮。一種想在自己家族內部發出聲音的焦慮。回想起他當年在華夏首都留學時的“灑脫”,蘇望不得不感嘆,有時候環境是一個人最大的動力。

陳元庚在蘇望面前的傾述,除了是對好友的信任之外,更是出於一種jǐng惕和焦慮。蘇望在武裡南國除了陳元庚外,不熟悉其他任何一位,也就談不上跟什麼政治勢力扯上關係。在蘇望面前傾述,陳元庚即可以緩解心裡的壓力。又不用擔心“禍從口出”。

聽了十幾分鐘的嘮叨。蘇望『摸』清整件事的脈絡,也找到整件事的關鍵點,便出口道:“元庚,我只能給你兩條個人建議,一是延慶再『亂』,王宮不能『亂』。必須保證國王陛下的安全;二是『shè』人先『shè』馬。”

看著陳元庚若有所思的表情,蘇望微笑著說道:“有時候事情太混『亂』了。就必須把事情搞簡單,抓住幾個關鍵點。其它的就迎刃而解了。”

陳元庚卻急切地說道:“蘇望,你的意思是?”

“武裡南的人文環境跟我們國家差不多,做什麼事不都也講個師出有名嘛,而這名在哪裡?你應該想到吧。”

陳元庚心頭不由一動,連連握著蘇望的手道:“謝謝你蘇望,謝謝你給的建議。”

蘇望呵呵一笑道:“元庚,不要客氣。只是我能想到的,伯父他們應該也能想到,但是你能說出來,就是一種態度。”

陳元庚不由樂了:“看來還是華夏官場培養人,蘇望你的這份眼光,真是了不得。”

不一會,一位侍衛模樣的人過來,請陳元庚、蘇望、石琳三人去後院。

穿過幾處宋朝風格的樓臺,進入到一處雅緻的園林裡,只見兩位四十多歲的男子正在相送兩位西方人。等人影消失,陳元庚走上前去介紹道:“大哥,二姐夫,這兩位就是我的朋友蘇望和他的妻子石琳,這位是我的大哥陳元甲,這位是我的大姐夫呂婁令則。”

蘇望在武裡南這幾天,已經深刻了解,該國的宋明遺民儘管還保持著“遺風”,但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文明“侵蝕”和當地文化的影響。比如這姓名,很多變成了複姓,如王室的呂源、此前提及的那位向復誠勝和這位呂婁令則。據說是數百年來,遺民互相之間通婚,或者是跟當地顯族通婚,為了拉攏關係,彰顯互相之間的親密無間,將兩家姓合在一起成為新的一姓流傳下來。比如說王室呂源,原本是武國王室外甥一脈,姓呂,後來藉助了本地土著一大部落的力量,娶了人家的女兒,就把音譯的“源”姓加在一起了。

陳元甲很瘦,額骨微突,顴骨很高,兩道劍眉格外引人注目,跟陳元庚只有四分相似;呂婁令則則長得很富態,一副大商賈的模樣。

陳元甲跟蘇望緊緊地一握手,臉上微微一笑,笑得很僵硬,語氣有點生硬地道:“蘇先生,蘇夫人,歡迎來我家做客!”

呂婁令則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