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坎,可以看到二頭村,這裡只有林林星星的平地,多的卻是連綿起伏卻不高的丘陵,民居有點疏散,與對面密集而熱鬧的觀音廟相比冷清了很多。沿著河邊的土坎向前走,越走地勢越高,不一會就走上了一條通向深處大山的山路。蘇望站在高處,回過頭,麻水河如同玉帶一樣從腳下蜿蜒而過,一頭通向繁華的麻水鎮區,一頭則隱入了連綿不絕的深山裡。
蘇望眺望了一會,突然轉過頭來對周文興問道:“小周,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人生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
周文興愣了一下,絞盡腦汁想了一會,這詩不像詩,詞不像詞的話到底出自哪裡?最後還是不得而知。
“蘇副鎮長,我沒有聽說過,這句話出自哪裡?”
“這句話出自志公禪師勸世唸佛文,據說胡適先生曾感慨,幼年背誦時以為自己明白這句話的意思,誰知到了老年才真正有所理解,也才明白自己以前一直都未解其意。”蘇望看著遠方的重山曲水,若有所思地說道。
周文興不由嘀咕起來,胡適他知道一二,志公禪師是誰?而且聽蘇副鎮長的意思,這出處似乎是一篇勸人向善唸佛的文章,蘇副鎮長怎麼連這種文章也涉及,是不是剛才觀音廟的情景引起了他的聯想?不過周文興沒有做聲,只是暗暗記在心裡。舅舅張文明囑咐他在蘇望身邊好好學習,周文興現在搞不明白,準備回去向舅舅請教一番。
“小周,走吧,我們剛才涉過水了,現在該跋山了。”蘇望揮揮手道。
***********
今天有事出去,晚了點,不好意思了。
第一部 科級幹部 第四十六章 下村(二)
沿著山路向一道山樑走去,兩邊全是山,山頂上是茂密的灌木叢,點綴著幾棵孤零零的樹,山腰上則是一些開發出來的旱地,據周文興介紹,是用來種花生、高粱的。轉過一道山脊,還可以看到一個不大的池塘,由於倒春寒,加上山裡的氣候本來就要低一點以及山勢擋住了大部分陽光,池塘邊上還掛著薄薄的一層冰。
山路上的行人不多,而且特別寂靜,不但可以聽到時不時傳來的鳥叫聲,還可以遠遠聽到看不到人影的說話和腳步聲。
“蘇副鎮長,從這條路走進去是中都村,繼續向前呢則是巖頭壟。”周文興指著一條岔道說道。蘇望向那條岔道望去,遠遠看到遠處是個山灣,稀稀疏疏地立著幾十棟民居。而轉向前面的山路,則筆直通向一座比此前爬過的都要高的大山。
“蘇副鎮長,爬過這道山我們就到了巖頭壟村的三組和四組,也是村民所說的下巖壟。”
“這巖頭壟村應該有四個組吧?隔得很遠嗎?”
“隔得有點遠,一組和二組村民叫上巖壟,還需要翻過一座山,越過兩道山灣才到,大概有十里吧。”
蘇望點了點頭,他知道在山區的路可以說是對面跑死馬,你看著對面的山就在你跟前,可是你下山再上山,伸手就到的距離能讓你爬十來裡山路。
爬上對面的山頂,蘇望覺得渾身上下都在冒熱氣,裡面的棉內衣已經溼了,但是卻不敢脫外面的羽絨服。要真是敢脫,這山風一吹,一場傷風感冒是跑不掉的。
周文興站在那裡已經是滿臉通紅,喘氣不已,相比之下蘇望就要好多了,氣息平順,只是臉紅了點,額頭上滿是汗而已。
“蘇副鎮長,想不到你的身體還真好,一般人走完這段路都吃不消。”周文興一邊大口喘著氣,一邊扶著腰說道。
蘇望算了一下,自己和周文興已經走了差不多二十里路了,才剛剛看到下巖壟,到上巖壟估計還要走十幾里路,加在一起得有三十里路。真要讓哪位鎮領導走上一趟,誰也吃不消,難怪這兩個村會落到自己的頭上,誰叫自己最年輕,身體最好呢。
周文興帶著蘇望穿過圍聚在一道山灣裡的下巖壟,繼續向前趕路,因為巖頭壟村村支部和村委會設在上巖壟。
又翻過一道山樑,蘇望看到前面出現了一大片水庫。
“蘇副鎮長,這裡是巖頭水庫,六八年修的,方圓有十來里長,水也特別深,上巖壟村民基本上都是圍著這個水庫。”周文興站在那裡,喘著氣指著水庫介紹道。
蘇望知道這種修在深山峽谷之間的水庫不會很大,但是水很深,因為從這個角度上看,這水庫的水面差不多到了山腰間了。
“小周,這巖頭水庫怎麼沒有發電站和水渠呢?”蘇望指著前方的水壩問道。這道水壩完全是用土堆起來的,幾乎和兩邊的山融為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