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格外輕鬆愉悅的陪同著李瑾一行人遊覽徐州的街景。
雖然徐州落入江烽手中時間並不長,但由於徐州未經蟻賊戰亂,加之江烽拿下徐州時也算是和平解決,所以整個彭城內也是基本得以保全,所以街景規整,隨著整個徐兗地區局面的穩定,流入的流民的數量雖然還不少,但社會治安狀況卻又已經安定下來了。
這也有賴於出任徐州刺史的楊勳。
楊勳擔當多年濠州刺史,在徐州亦頗有聲名,出任政務廳參知政事兼徐州刺史之後,也是嘔心瀝血,對地方士紳望族安撫十分得力,可以說徐州大安楊勳功不可沒。
只是楊勳年齡偏大,加上北上之後勞累過度,身體也有些不太好,已經提出了辭呈,希望可以單任政事廳參知政事不再兼任徐州刺史,這也讓陳蔚頗感為難。
徐州刺史這個職位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坐的,尤其是現在江烽已經上書朝廷設立徐州大總管府,統攬軍政事務。
誰都知道京官難做,現在江烽設立徐州大總管府,徐州刺史也就相當於大總管府轄的第一京官,要協調好上下關係,威望和手腕,缺一不可。
現在還只能楊勳幹得下來,像蕭憲、郗曇、費牧等人都還不太合適,所以現在陳蔚還只能勉為其難的請求楊勳繼續擔任一段時間,讓本來準備出任齊州長史的王樸來出任徐州長史,讓楊勳帶王樸一段時間,看看王樸能不能接任楊勳的徐州刺史一職。
“漢高祖,沛人,屬徐州;項羽,下邳人,近徐州;劉裕,彭城人;朱溫,碭山人,近徐州。可見這徐州人才輩出,乃英華之地。今日一觀,果然不負盛名。”漫步前行,尉遲燕俠漫聲道。
“尉遲二兄所言甚是,只是徐州亦被稱為凶地,自漢以來,歷朝徐州都是戰亂之地,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盡皆會戰于徐州,徐州士民實苦不堪言。”江烽淡淡的道:“某甚是敬重時酆,能遺愛於民,非常人能所及。”
尉遲燕俠此次前來也是花了一番心思。
李瑾邀約規模尉遲燕姍一行,尉遲燕俠之前並未考慮過也要隨行,而後叔父尉遲無病和兄長尉遲燕客都力主尉遲燕俠隨行,並專門交付了任務,尉遲燕俠這才發現這一次隨行的使團規模如此龐大,甚至幾大公卿家族中均有子弟參加。
雖然對家族如此看重徐州一行有些覺得小題大做了,但是尉遲燕俠還是遵從了家中的意思,與尉遲燕姍一道東行,這一路走來所見所聞也逐漸讓尉遲燕俠意識到自己這一趟來果真是有意義的。
在關中當井底之蛙,難以一窺天下之大,真正走出了關中,你才能感覺得先前的目光短淺。
自己能看到,想必同行的其他家族子弟一樣也會有所收穫,現在到了目的地,郭韜他們自有朝廷的想法,各家族恐怕也會有各家的意圖了。
第一百八十四節 探底
“時公在長安亦是自得其樂,某去年底時曾與時公一起飲宴,時公感喟頗多,但對郡公卻是讚不絕口。”尉遲燕俠接上話頭,“郡公與時公和平交接徐州,實乃徐州士民之福。”
“是啊,某也希望這世間少些紛爭戰事,只可惜好像這有點兒不切實際了。”江烽搖搖頭,“胡漢之隙,利益之爭,哪一樣都能讓人為之打生打死,這天下如何能安定下來?”
見江烽和尉遲燕俠話題繞來繞去,李瑾也有些好笑。
對於此次來徐州,使團規模驟然擴大不少,李瑾也是有些明曉諸家的意圖的。
關中局勢不穩,党項人的威脅日增,這讓一直沉迷於安樂中的公卿世家們都意識到了戰火的臨近。
尋找一個更可靠的依靠,或者一個能夠在危急時刻出奔的去處,就成了各家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
放眼望去,這徐州就成了最耀眼最受矚目的所在。
被党項人勒索了一番,各家元氣都傷得不輕,如果今年党項人再度捲土重來,各家還能不能扛得下去?
就算是能扛得下去,恐怕大家也不願意去扛了,朝廷軍隊又打不贏,對於各家來說,朝廷的利益和各家利益也不盡一致,屆時也許就會真的成了大難來時各自飛了。
在壽州逗留等候船時,使團中的不少人就曾經在壽州徜徉過,來自洛陽和汴梁計程車紳富商絡繹不絕的南下,選擇壽州作為定居地,也讓各家的使者頗為觸動。
壽州是淮南的工商業中心,淮水流域首屈一指的大城,論城池規模縱然還趕不上楚州,但也相差不遠了,而且其發展勢頭更是遠勝於楚州,未來一兩年內超越楚州是板上釘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