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少多少。
尉遲無病承諾的兩千匹夏州戰馬終於到了,這也緩解了淮右騎軍的尷尬處境。
一些已經無法勝任騎軍頻繁訓練任務的軍馬就被淘汰到了後勤運輸部門,還有一些條件更差的,就直接被淘汰到了市場上,這也是王邈看到澮州城裡的馬匹要遠比其他普通州縣出現的頻率高的原因。
畢竟就這麼大一個州城,原來還是縣城,突然多出來上百匹的健馬出現在大街上拉貨運客,肯定大不一樣。
但最讓王邈覺得澮州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是街道上行走忙碌的人們流露出來的那種精氣神,和這幾個月甚至這幾年裡走的許多地方尋常百姓不一樣。
澮州街上這些尋常百姓,一樣也有衣衫襤褸的,一樣也有面帶菜色的,一樣也有乞討要飯的,但是更多的人,或者也包括這些人,他們似乎都有一份希望一個目標,都在為之努力忙碌。
給王邈的感覺,就像是澮州人的生活節奏都要比其他州縣快半拍,絕大部分人都在忙碌著,而不像其他州縣他看到更多的是懶散和頹廢沒落。
不得不說王邈可能有些想多了,或者說反差感覺太強了一些。
大量的淮北流民湧入,給澮州造成了很大壓力,但是在江烽強力的推動下,澮州的陳、黃、譚等士紳大族最終還是屈從於了江烽的威脅之下,接受了檢地易地政策。
簡而言之就是檢地補交稅賦,固始熟地按照一比二到一比五不等的比例換取盛唐、霍山的半熟地和生地。
陳、黃、譚、許、鞠等士紳大姓以借貸方式向流民提供牛驢、種子以及渡過這一年災荒期所需的糧食和基本生活物資,另外還要為他們的提供一定的錢銀供他們自行修建房屋。
應該說這個協議是一個完全不平等的協議,甚至對士紳大姓們來說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不籤也得籤的協議,所以在一開始是引起了很大的反彈。
但是在江烽連續查處了幾家欲待以暴力抗拒的陳氏旁支,並且承諾會大幅度減免盛唐、霍山那邊的賦稅之後,澮州士紳大姓們最終還是屈服了。
這本身就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在掌握著刀把子的江烽和勢力並不強的陳、黃等本地士紳大族之間,刀把子的威力壓倒了一切。
當然,江烽也知道如果不給這些士紳大族們一些念想,那麼自己的把淮右打造成為日後自己王霸之業的糧倉這一計劃就難以真正推行下去,所以他也給了這些士紳大族們不少許願。
比如同意他們進入壽州三縣,以同樣的方式來換取他們對霍丘、安豐和壽春三縣土地的復墾。
應該說江烽的政策在短時間內的確對澮州計程車紳大族利益造成相當傷害,但是在士紳大族接受了這個政策之後,效果卻迅速顯現出來。
一來湧入的大批流民得到了消除,在未拿下壽州之前這一年裡,淮北和蔡州的流民迅速填滿了盛唐和霍山以及殷城三縣的荒地。
這些荒地中,既有蟻賊肆虐時本地百姓被殺被裹挾而走拋荒的,亦有尚未開墾的,但在得到士紳大戶們的糧食、種子和錢銀支援下,這些本來就是九死一生逃難到淮南的淮北災民們終於可以安安心心安頓下來了。
他們無求其他,只求一頓能果腹的安穩飯,在得悉官府的政策之後,他們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勞動熱情,從第一季黍麥的堪堪飽腹,到早稻的小有收成,這幫流民終於發現生活又有了奔頭,他們也可以成為澮州的一員。
王邈看到的就是這種情形。
小有收成的農民們將自己收穫的早稻挑到集鎮墟市賣給商販們,換取自己生活所需,而商販們則又將其送到城裡的糧商手中,再由糧商將這些頗受歡迎的稻米販運到中原和關中,一條生意路線儼然重現。
事實上對於一個地方來說,只要能確保社會平安,沒有兵賊之亂,再加上老天爺賜福沒有水旱之災,一個地方恢復起來的速度並不慢,當然說易行難,要諸般順心,卻往往沒有這等好事。
像今年這種收成因為天旱原因,只能說差強人意,像澮州這等境內有多條河水,灌溉條件也還不錯,所以還能過得去,像中原、青密、淮北、河朔乃至關中,旱情更重,一股子天變的味道已經隱隱流露了出來。
王邈並沒有先去找甘泉,對於他來說,既然是打定主意要投奔淮右,那就不如直接登門毛遂自薦。
*********************************************************
接到親衛的通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