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淮右軍中。
第八十九節 成型
九月初一,江烽在徐州武寧節度使府中以淮右節度使兼武寧節度使名義正式釋出命令,對下轄兩節度使府衙進行改組,。
新組建政事廳和樞密堂,政事廳由陳蔚擔任首座參知政事,並預設五到七名參知政事;設樞密堂,下設首座樞密使和樞密使五至七人,首座樞密使由崔尚擔任。
同時在樞密堂下設無聞堂,負責情報收集,由張萬山出任無聞堂首座;設參謀部,負責軍事戰術準備籌劃,由王邈以樞密使身份兼任參謀部首座;設後勤部,負責軍隊後勤保障。
與此同時江烽同時下達了一系列的任命。
任命了盧啟明擔任武寧左軍兵馬使,秦漢擔任武寧左軍兵馬副使;任命俞明真擔任武寧右軍兵馬使,郎坤擔任武寧右軍兵馬副使。
楊堪以樞密使身份兼任淮右左軍兵馬使,柴永擔任淮右左軍兵馬副使,許子清擔任淮右右軍兵馬使,張挺擔任淮右右軍兵馬副使。
田春來擔任淮右水軍兵馬使,寇文禮擔任淮右水軍兵馬副使;任命王邈暫時兼任武寧騎軍兵馬使,洪葵任武寧騎軍兵馬副使;秦再道擔任淮右騎軍兵馬使,張寅擔任淮右騎軍兵馬副使。
梅況不在在水軍中任職,而是直接擔任了樞密院樞密使,與王邈一道協助崔尚處理軍務,同時在必要的時候亦可以樞密使身份臨時出任某一方面的大員。
這是因為江烽在和梅況的接觸中,也越來越覺得一個思路慎密性格沉穩的宿將對於整個軍務的謀劃佈置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而梅況恰恰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加上梅況性格圓和,與崔尚、王邈、楊堪等人都相處甚好,也是未來樞密堂中一個很好的黏合劑。
這一連串的任命也是充滿了博弈和妥協。
江烽也清楚在這種時候,不可能有什麼完全絕對公平,擔任軍職,既不可能完全按照資歷,也不可能完全看武道實力,個人感情親疏、出身地域、這幾場戰爭的功績,甚至平衡,這些因素都需要考慮進來。
像張越,包括張越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張越再怎麼也能獲得一個兵馬副使的職位,但是沒有,這讓張越也很有些受傷。
他覺得連秦再道都能得一個淮右騎軍兵馬使,哪怕這淮右騎軍只有兩個軍,但畢竟是兵馬使啊,光是這個資歷,就足以讓人眼紅得發紫了。
又比如洪葵和郎坤,一躍成為武寧右軍和武寧騎軍的兵馬副使,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擢拔,甚至遠遠超出了他們自己的想象,要知道他們手中的兵力甚至連一軍都湊不齊,這讓二人都是興奮莫名,同時也是感激涕零。
每一次調整都需要對各方利益進行平衡和妥協,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武道水準肯定要納入其中,哪怕未來戰事中,軍指揮使以上武將親臨上陣的機會並不多,但這畢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在關鍵時候頂上去,有時候的確能見奇功。
秦再道肯定要考慮,畢竟他是代表著光澮體系的頭面人物,而且實事求是的說秦再道也很努力。
武道水準已經達到了養息後期,正在向太息前期邁進,兩三年時間,哪怕有江烽以五禽功相酬的指導,哪怕有在江烽指導下懸壺房秘密煉製的丹藥助力,能達到這種水準,也殊為不易了,按照江烽的判斷,秦再道未來一年間踏入太息期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不能給秦再道一個合理的說法,很容易傷及那些從固始軍開始就追隨自己的老兄弟。
至於張越,作為江烽的密友,要做好他的工作顯然就要容易得多。
而洪葵和郎坤二人,一方面是因為洪、郎二人在泰寧軍體系中都屬於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但武道水準都已經是小天位中人,而且洪葵與郎坤也在泰寧軍與大梁軍交鋒中經驗最為豐富,其麾下兩軍也是泰寧軍體系中戰鬥力最強的兩軍,絲毫不亞於朱茂親領的四軍,提拔二人也說過去。
另一方面二人也屬於在泰寧軍體系中受排斥的角色,所以將二人提拔到兵馬副使位置上,既能對泰寧軍體系有交代,也能讓二人感恩戴德。
除開這些兵馬使的任命外,接下來就是各軍指揮使和指揮副使的任命,以及對整個軍隊體系的調整了。
這也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博弈和協調過程,哪個廂軍該設立幾個軍,誰該先進行增補整編,這都需要細細琢磨,但是卻又不能時間拖太久。
江烽的要求就是要在三個月內,各軍都要成型,並開始從本年秋季到明年春季的大練兵,而且期間還會夾雜著對鄆州和海州的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