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學堂中的一批學員臨時來負責,這幫學員忠誠度毋庸置疑,也不易被外人收買,有王邈和梅況兩人坐鎮,加上還從淮右觀察使府中抽掉了幾名經驗豐富的幹吏牽頭,對兗南與兗北及沂州的泰寧軍諸部進行點驗。
王邈和梅況各帶一半人分成兩組來進行點驗,花了半個月時間才算是勉強把這項工作完成。
江烽也一直在考慮下一步淮右(武寧)未來的格局體制該如何來調整。
以淮水劃界,實際上自己的統治區域已經分成了兩塊,淮水以北的徐州、泗州、海州、兗州、沂州,已經未來可能納入的鄆州,這六個州未來將會是以武寧節度使這個頭銜來進行管理,而以壽州、廬州、澮州、濠州、光州乃至以後可能納入的舒州、和州,甚至更遠一些可能納入的滁州,這八個州,將會是以淮右節度使來統轄。
政區這一塊可以縣、州、節度使這個格局來進行,甚至兩個節度使府可以以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來進行,但是涉及到軍隊卻需要好好考慮。
以淮北軍和泰寧軍為基礎的武寧軍當然會重建起來,但這種完全以地域和原來的傳統沿襲為格局的建軍模式也有很多弊端。
江烽考慮會以這種主要脈絡來建軍,但是卻不能完全按照這個模式來,否則這種界限分明的機制很不利於日後的戰爭,看看大梁和淮北的這種情形,就能知曉一二。
第八十四節 軍改(2)
除了軍隊建制問題外,軍隊的建設和管理以及作戰模式江烽也在考慮如何來進行調整,以便於日後更有利於作戰。
決定一支軍隊優劣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其能否打仗,能否打勝仗打硬仗打惡仗。
從目前的局面來看,原來的淮右軍的管理調動仍然顯得有些散亂,其效果也很難說有多麼好。
如果不是淮北感化軍內部自身問題以及兗鄆遭遇了大旱帶來的危機,江烽不認為淮右會有多少機會而已以少勝多拿下徐州和兗鄆。
而隨著淮右(武寧)地盤擴大,軍隊規模也會迎來一個大規模的擴張期,未來的戰爭規模可能會更大,面對的敵人可能會更強大,這種單一性的依靠自己和幾個大將的商討機制就顯得有些落伍和不合時宜了,所以江烽覺得有必要對淮右(武寧)軍未來的作戰模式進行一個全新的規劃。
比如他準備要在節度使府下設立樞密堂,以行軍司馬作為樞密堂首座,主要負責整個轄地內的戰略規劃部署,以及與節度使府下的政事堂來相對應進行對接。
又比如他還準備在樞密堂下設立軍事參謀部,由軍事判官來擔任軍事參謀部的首座,主要是根據樞密堂的戰略規劃部署來對整個軍事行動提出近期、中期的戰術應對規劃部署,這其實有些類似於近現代的總參謀部的職責。
按照設定的機制,正常情況下,軍隊調動將由軍事參謀部提出建議,交由樞密堂議定,提交節度使批准用印,才能調動軍隊,當然緊急情況下不在此列。
這種模式的變化對於在這個時代來說無疑是一種變革性的。
軍事判官這個職務是節度使府中早就有設的,但是軍事參謀部的職責卻顯然是以前未曾有過的,同樣樞密堂其實也就是效仿於大梁的崇政院了,但大梁是在獲得了朝廷封王這個開府建牙基礎上設立崇政院和政事堂的,自己這個動作無疑有些僭越的味道。
但江烽不認為這有什麼大不了。
在當下的局勢下,恐怕也無人會來指責自己,甚至可以說自己這種提前預設了政事堂和樞密堂的做法反而會讓部下們一個個歡呼雀躍,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下一步已經預定了要從朝廷討得一個郡王或者甚至就是王爵的身份了。
從龍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難得的機遇,一個沒有追求的主君很容易讓部下喪失鬥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淮北之所以淪落為四分五裂,時酆之所以眾叛親離,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無法給姚承泰、尚云溪以及俞明真、盧啟明他們一個奮鬥的目標,你當主君的一天都只知道沉迷酒色,安於現狀,你怎麼能讓當屬下的不起異心,不另尋他途?
這種情況在大梁一樣存在,朱允現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瞭如何維繫內部平衡,確保自己權力,這樣的藩閥面對保持著咄咄逼人攻勢的河東大晉,能不能一直維繫,真的很難說。
相反,像蔡州袁氏,南陽劉氏,甚至山南西道楊氏,都保持著一種積極進取的勢頭,正是因為部屬們看得到跟隨主君有希望有奔頭,他們才會爆發出熱情,才願意奉獻自己的才華和力量。
一個沒有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