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軍頭各自為政,表面上虛與委蛇,內裡相互攻訐牽制,可以說腐朽到了極致,江烽甚至擔心袁氏也看穿了這其中的虛實,這讓他頗為擔心。
“那你覺得現在我們……”江烽再問。
“君上其實已經拿定主意了,不是麼?”楊堪負手陪著江烽沿著河邊泥地漫步,“改革騎軍勢在必行,北地征戰騎兵比步軍更重要,再道算是明智,以現有河朔騎軍組建兩軍騎軍,然後輔之以四到五個軍的步軍,也可適當考慮一軍水軍,儘可能的做好準備,選擇合適時機進兵徐州。”
聽得楊堪把話挑明,江烽也不繞圈子,再問:“那以七郎之意,什麼時候時機才算是成熟呢?”
“呵呵,君上心中自有分寸,不過既然君上問起,我想起碼要滿足兩個條件吧,第一,莊永勝在北面的發展要有一定進展;第二,感化軍內部起碼我們要有一兩個可靠的同盟,或者說內應吧。”楊堪坦然道:“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我覺得便可以一戰,當然亦要考慮其他一些因素,那該是君上和子良、白陵考慮的問題了。”
楊堪沒有說其他一些因素是什麼,但江烽知道這是指錢銀、糧草等後勤方面的細節因素了。
夕陽慢慢西沉,映照在肥水水面上,顯得格外悽美,葉影婆娑,偶爾有一兩聲鳥啼鴨鳴,緩緩的河水中偶爾有魚躍濺起一圈漣漪,讓整個逍遙津此時顯得沉靜而壯美。
“真美,七郎,你說是不是每一次戰爭之後小憩帶來的安閒,都是在激勵我們為下一次征伐鼓起熱血呢?”江烽突然問道。
“呵呵,君上,某是粗人,只知道安閒的小憩只能透過戰爭才能換來,否則你永遠等不到乞求來的安閒。”楊堪泰然回應道。
“嗯,說得好,深合某意!”
第一百四十七節 見面
談判驟然加快。
在淮右第一軍表現出了強悍的氣勢之後,雖然李方面看不出太大變化,但是所有人都清楚他們的心態已經有了一些觸動。
關於楊溥將吳王之位禪讓給李之事也已經達成了一致意見,而楊溥一族將赴長安定居一事也還在討論中,但基本原則也確定了下來。
而江烽提出的所謂保證一事因為楊溥一族將赴長安,但安全亦要得到保證,楊溥保證不會在長安針對李再有不利之舉,包括言論和行動,而李方面也基本同意將和州交由朝廷來人治理,雙方均不在和州駐軍。
李拒絕了滁州的保證要求,江烽也不為己甚。
滁州對於確保楚揚二州的西面安全非常重要,這一點李一方還是看得很準,所以態度強硬。
隨著雙方就協議談判推進,達成一致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廬州城內的氣氛也逐漸緩和了下來。
楊溥一方似乎也意識到了局勢的不可逆轉,更關注於他們能帶走哪些東西到關中去。
在這一點上江烽和李都沒有太糾結,楊氏一族在廬州的留存豐厚,加上在江都的資產,完全可供楊氏一族生活優裕三世無憂。
但一些具體的細節問題仍然很棘手,比如楊氏一族遺留下來的大臣、將領,還有軍隊。
這對於江烽李雙方來都是一個極其燙手的麻煩。
這些大臣、將領都是忠於楊溥的,現在楊氏一族在吳地的統治壽終正寢,甚至楊氏一族也都要搬遷到長安居住,但他們卻不可能也不願意背井離鄉隨其搬到長安,尤其是他們許多都還是吳地大族。
這個時候投效李一方無疑有些晚了,即便是李接受,也難以獲得重用,而要他們投效江烽,卻又是李難以接受的。
至於軍隊的問題相比之下倒是比較好解決,僅存不到一萬的德勝軍和忠正軍殘軍,唯一的去向就是解散解甲歸田,也有少數職業軍士,則去向自由,既可以選擇加入鎮海軍和東海軍,亦可加入淮右軍。
楊溥的德勝軍和忠正軍中亦是不乏名臣武將,像周望,只不過此人已經明確表態將會隨楊溥去長安,倒是讓淮右方頗為遺憾,也讓李那邊鬆了一口大氣。
還有像嚴序,選擇了回和州老家歸隱,這也讓李方面放心不少。
至於另外一名大將柴永則在楊溥選擇投降時獨自一人破城而出,不知所終。
禪讓儀式簡單而快捷,但是李方面依然堅持按照既定儀軌來進行,士紳官員盡皆參加,只是那份壓抑不住的淒涼和落寞,讓人心中惻然。
江烽沒有參加,託病。
這讓李一方憤怒欲狂,但是卻又無可奈何,很顯然他們不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而撕毀即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