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三章 山】
因為“山”是人類對提高肉身強度,提高生存質量的最初展望。
最早的人,企盼體魄能夠像大山一樣穩固強健,並且想辦法利用山中的一些天材地寶,山精奇物來強化肉身,淬鍊形體。
在古代會有煉形、築基等說法,而後甚至衍變成為索性就隱居在山裡,嘗試找到一種最符合天地自然的生活狀態。
真正的隱士,並非是隱於市的大隱,而是隱藏在山中的仙隱居士,這些人往往輕鬆活過百歲,而且至死都沒有什麼病痛。
這就是最早的“山”。
無病何須醫生?
玄門五術中,山醫命相卜,山還放在了第一位,就是這個道理。
而當代社會,最接近“山”的概念,也就是養生學,包括食補、氣功和精神功法等方式養生。現在原本的概念上,白蘇和白青衣也為“山”賦予了新時代的一種概念。
只要是透過符合天地自然的方式,比如食餌、築基、玄典、體術、符咒用於培養肉身和精神的,從而培養自身完美身心人格的一種學問。
可能有些人會奇怪,聽起來好像道、武、醫的方面,也被山包容在內?
其實不然!
比如“山”的玄典、符咒之類的,不是為了降妖伏魔,也不是為了陸地飛昇,只是為了延年益壽和慰藉身心。
目的不同,方法也自然有不同,這也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如果有些只是為了這個目的而修習一些道法的,其實也可以歸為“山”一類。
“山”的體術方面,也不是為了提高格鬥技巧和戰鬥力,而只是為了強健體魄,提高肉身狀態,排除百病,這跟“武”也是不同的。
“山”的食餌、築基方面,並非是為了治病,而是為了強身,這跟“醫”也是不同的。
可正是因為概念上有些模糊,也會導致“山”學幾乎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其實,“山”的核心就是自修,是為自己服務的,“山”就是利用禪、靜坐、武學、食療等各種方法以培養完滿肉身人格的一種學問。
百草煅體術,和神農遁神訣這種修煉肉身和精神方面的,其實都應該屬於“山”的範疇。
而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轉變為追求力量的極致,那就可以向“道、武”轉變,如果用這種能力去惠及他人,就像白蘇一般,那就轉化成為了“醫”。
白青衣負責“山”類古法傳承者的甄選,發現過來登記的人多是練氣功和擅長食補養生的長壽老頭。
其中也確實有一些是傳承了一些頗為難得的古代秘法的老者,如果能將他們的一些養生理念重新融合成為最符合當代的養生理念,對華夏的人均壽命肯定會有幫助。
這些人是白青衣和白蘇能夠預見的,他們最希望的還是能看到真正懂得“山”的核心理念,掌握“山”類獨特古法傳承的人,而不是一些邊緣人物。
不過當一個氣質很獨特的女子出現在白青衣的面前時,白青衣就隱約感覺到,應該是碰到他們要等的人了。
這是一個外貌不會讓人驚豔,但是用大眾審美也能有八十分的女子。
最讓白青衣意動的是她身上那纖塵不染的純淨氣息,這個女人的氣質,會讓白青衣想到雪山之巔的雪蓮花,安靜、祥和、美麗而高潔。
白青衣並沒有發現,當這個女子靜立於她面前時,不遠處的牧歌的目光一直凝望著這裡,眼神溫柔和深邃,就如同駐馬戈壁,遙望雪山之巔的行者。
或者應該說,牧歌的目光只要有空,就一直在這個女子身上,而且兩人曾經有多次眼神交匯,如果有人注意到這一點,就會覺得他們可能相識。
“你叫喬凌雨?”白青衣微笑詢問。
“是的,白夫人。”喬凌雨微微福身,這個動作所透出來的古韻,讓白青衣想到了古魅兒。
白青衣頷首:“喬小姐是個藥師?擅長藥材的採摘、炮製和製作藥膳?”
“是的,我們喬家祖上十幾代人都是山醫,不過相比從藥材本身藥性上所琢磨出的醫術,我們最擅長的是藥術和藥膳養生。”喬凌雨應道。
“噢,無論是藥材炮製還是藥膳養生都是一門大學問。”白青衣微笑,“不知道喬小姐覺得自己學到了多少?”
“就我喬家祖傳的本事,我已經學全,《中華醫典》中所有的植物類藥材的炮製,我都有研究。”喬凌雨淡淡地笑應。
“喬小姐如此年輕就能在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