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就從他今日表現出來的醫術看,他也的確有這樣自傲的資本。
就算是沒有神農鼎的境遇,白蘇也有足夠的自信。
在白蘇十六歲的時候,巫梅就說白蘇可以出師了,因為巫梅發現她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白蘇的了。
從四歲開始背巫梅增編的《湯頭歌訣》開始,白蘇就將他學醫的天賦表現得淋漓盡致。
或者應該說白蘇的學習能力很強,畢竟除了學醫外,他跟其他的學生一樣,接受了最常規的教育,而白蘇的學習一直是名列前茅。
白蘇是絕對的學霸,因為即便是高中,白蘇也只是用了三成的心力在讀書,七成的心力都在攻克醫典。
無論是醫經、本草,還是方論、金匱,或是各朝代的醫案,白蘇通讀和研究的可謂汗牛充棟。
從《黃帝內經》到《本草綱目》,從《千金方》到《傷寒論》等諸經典,白蘇都多有研習,而且是在白家先祖千年傳承的經驗基礎上。
沒有什麼東西是平白得來的。
白蘇如今年紀輕輕,卻擁有信手拈來的醫術,完全是因為他有著不同於普通人,無比刻苦的童年和少年。
別的孩子在睡懶覺的時候,白蘇已經聞雞起舞,鍛體練氣;別的孩子沉迷電玩、遊戲的時候,他卻在埋頭苦讀;別的孩子在應付著家長隨便學習各種特長的時候,白蘇已經在用銅人苦練針術。
才二十二歲的白蘇,整整鑽研了十八年的醫術,而這十八年,甚至能夠抵得上一般人的三十年。
如今這個浮誇的時代,又有多少人能夠對一件事情鑽研三十年呢?
可以說,除了一些研究了一輩子醫術,真正宗師級的國醫聖手外,白蘇還真沒有把一般的中醫當成對手。要知道,他在十六歲的時候,就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以醫會友,讓青宜的一箇中醫大師心服口服。
因此,唐老對他的誇讚,白蘇毫無負擔地接受著。
就在這個時候,空中傳來一陣呼啦啦的風聲,白蘇循聲望去,發現赫然是一架軍用直升飛機,正迅速朝這邊飛落過來。
八公山公墓外,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停車坪,清明時節已過,這裡的車輛不多,直升飛機直接停在那。
然後就看到幾個人朝這邊飛跑過來,都是穿著迷彩裝,扛著器械的軍人,還有揹著藥箱的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