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讓他陷入一個艱難的時刻。
在館基裡,此時的譚政甫正因為這場突然而至的神秘攻擊高興不已,在日軍的重炮陣地被擊潰後,日軍已然缺乏威脅他的能力。
敏銳的戰爭嗅覺讓他意識,如果日軍處於戰略進攻的態勢中,館基裡是日軍必須奪取的關鍵要道,但如果日軍處於戰略收縮的撤退階段,館基裡同樣是松井石根部和日軍東亞派遣軍本部必須連線在一起的咽喉之地。
也許其他的陣地上,帝國陸軍所承受的日軍壓力會為之頓減,但在館基裡,那隻能迎來更為猛烈的最後強攻。
意識到了這一點的譚政甫,幾乎是連夜抽調所有人力加強工事建設,幸運的是第二集團軍的司令官衛立煌也在同一時刻預感到了此事,派遣薛嶽帶領兩個團的兵力連夜進駐館基裡。
薛嶽。
帝國陸軍中生代之中當仁不讓的精明之才。
此時已是陸軍少將軍銜的薛嶽在次日凌晨抵達館基裡,天色朦朧初亮,他就在譚政甫的陪同下視察整個防線陣地,雖然館基裡屬於第一集團軍管控的陣地,但在陸軍體系中,薛嶽身為陸軍少將及本地最高軍銜軍官,自然是以第二集團軍第15裝甲師的名義從譚政甫手裡接過本地最高指揮權。
因為中間這段山道的通行程度及其艱難,薛嶽首先申調了一個工程團修路,自己則臨時帶了一個輕坦克營先行抵達館基裡,兩個步兵團則是後續抵達。
到了館基裡,薛嶽就知道坦克部隊在這裡很難起到支點作用,想要守住這裡,他還是要更多的依靠堅固的防禦工事和數量眾多步兵。以及更多的重火力,儘可能的協調空軍壓制對手的後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