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也就保住了。
要說起來,太子丹和秦王嬴政還是很有淵源的。
早些年,太子丹也曾在趙國做人質。那時候他就認識了尚未回到秦國的嬴政。而且,兩個小孩子關係還不錯。
後來,嬴政在秦國繼位,太子丹又轉到秦國去作人質。太子丹本以為嬴政會看在發小的份上多照顧一下自己,誰知嬴政根本不把他當一回事,對他反而格外無禮。於是,太子丹一怒之下逃回燕國。
由於這個背景,很多學者都認定太子丹刺殺嬴政的目的是為了報復當年嬴政對他的侮辱。
筆者倒覺得學者們的說法很可疑。
身為太子,他可能只為了個人恩怨陷燕國於滅亡之中嗎?
刺殺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失敗,燕國必定遭受瘋狂報復,結局就是滅國。即便成功,也只讓秦國暫時混亂一段時間,一旦新君繼位,仍舊會向燕國全面報復。如果,不去刺殺嬴政就能和秦國和平相處,太子丹是絕對不會派人去刺殺嬴政的。就算心裡想,也不會去做。這一點,從刺殺發生的時機就可以看出來。秦軍對燕國虎視眈眈,而燕國根本不具備和秦國對抗的能力,刺秦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以小博大,以少勝多,只有先攻敵軍首腦了。
太子丹曾把自己刺秦的想法跟自己的老師鞠武商量過。
鞠武老師卻不同意刺秦。他覺得,應該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抗秦甚至可以尋求匈奴的支援。太子丹認為鞠武的方法效果太慢。事實上,此前屢次的聯合抗秦也都以失敗告終。畢竟各國都心懷鬼胎,難以形成真正的統一陣線。如果,聯合抗秦真的有效,秦國怎麼可能統一天下?
刺秦主意已定,太子丹開始搜尋合適的刺客。
剛好,來自衛國的荊軻當時就在燕國。荊軻精通劍術、飽讀詩書,而且在政治上也頗有見地,是個文物雙全的人才。算是個不錯的人選。
於是,太子丹親自登門拜訪,向荊軻懇求道,“韓國已亡,楚國、趙國都在秦國的武力攻擊範圍內。趙國已經不是秦國的對手了。趙國一滅,燕國也危險了。現在,各國的勢力都很弱,聯合抗秦基本上不可能。要是能有位勇士捨身入秦,伺機抓住嬴政當人質,威逼秦國退兵歸還所佔各國領土,能到這一步,就太好了。如果不行,就殺掉秦王嬴政。這種情況下,秦國遠征的大將擁兵自重,秦國國內權貴又相互傾軋,秦國必然大亂。此時各國再聯合抗秦,則必然奏效。這樣,整個天下就可以逃離暴秦之手。
為了天下百姓,希望您能做那個勇士。”
荊軻沉吟半晌,輕輕搖搖頭,“太子殿下,荊軻只是一介書生,才能淺陋,國家大事恐怕難以擔當。請您三思。”
太子丹再三請求,荊軻這才答應下來。
此後,太子丹把荊軻待為上卿,天天大宴,想盡一切辦法討好荊軻。
有一天,荊軻在太子府看到一匹神駿無比的千里馬,忍不住稱讚了兩句。誰知,不多久,千里馬的肝臟就在午宴的時候端到了荊軻的面前。太子滿以為荊軻定然欣喜,覺得自己能吃到千里馬的馬肝是多麼光榮的一件事。誰知荊軻皺皺眉,一口也不嘗。
又有一次,有個使女為荊軻奉茶。荊軻覺得她的手很漂亮,忍不住稱讚了兩句。誰知,回到家,那名侍女的雙手被砍下來送給了荊軻。真不知道這是威脅還是恭維。
過了些日子,秦國滅了趙國,太子丹徹底慌了,開始催促荊軻出發。
荊軻說道,“現在我憑什麼接近嬴政?如果我手裡有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嬴政一高興,肯定會親自接見我。那時候,我就有了把嬴政一刀拿下的機會。”
樊於期早先在秦國獲罪,逃到燕國,太子丹收留了他,還給他置辦了居所。
荊軻這麼一說,太子丹為難了,“樊將軍信任我才投奔過來,這叫人怎麼下得了手?”奇怪,砍那個侍女的手時怎麼毫不心軟呢?並且,砍手理由近乎荒謬。砍頭的理由倒很充足。這個太子丹腦子裡看來積水不少。
荊軻知道和太子丹談不出什麼景緻來,就私下拜訪樊於期。
見他以後,荊軻開門見山,“樊將軍,秦王滅你宗族,懸賞你的人頭,你打算怎麼報仇?”
一提宗族被滅,樊於期淚流滿面,“唉,我要是有辦法就好了。”
荊軻道,“我能替你報仇,但需要你一樣東西。”
樊於期大喜,抓住荊軻的雙臂,“什麼東西?只要能替我宗族報仇,你要什麼我都給你!”
荊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