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心中頗為欣慰與高興,有如此主公,何愁大業不成,紛紛拱手道。
言罷,向雲也不再耽擱,親手寫下一封書信交予有王越培養的死士,讓其務必儘快傳到管亥手中,而後眾人上船,在百姓們不捨的目光中楊帆而去。
港口,向雲樓船剛剛離去,港口便有不少有心人轉身離去,很明顯,這些人定是各族眼線無疑。
。。。。。。
樓船在江面行駛,時間緩緩過去,驕陽揮灑一日光芒似乎也累了,沉入西山,樓船之上,眾將士也開始用食休息,以便應付今夜之戰。
。。。。。。
此時,在巴陵至赤壁的江面之上,五座打著管字旗號的船隊正在江面上逆水行駛,不用說,這支船隊正是管亥無疑。
在中央樓船之上,管亥正在房中看著兵書,自從水鏡山莊回來,管亥學會識字後,看書成了管亥一大愛好。
“報,大人,江面上有一條小舟向我軍駛來。”這時,一個士卒突然來報。
管亥眉頭一挑:“這還需詢問麼?趕走便是。”管亥暗暗不滿,如此問題竟還要彙報於他?
士卒神色不變,回道:“對方說是主公派來傳信之人。”
“什麼?大哥派來的?太好了,走,某去看看。”管亥聞言,當即大喜,起身朝甲板而去。
來到甲板之上,管亥一看,果然在江面之上有著一條小舟,正靜靜等候,那人正是向雲派出的人,此人認識管亥,見到管亥後,便讓人將書信遞上了船。
管亥接過書信,一看之下,確實是大哥筆跡無疑,知道向雲尚且安全,管亥喜形於色,看了向雲計劃後,當即表示全力配合。
傳信士卒得到管亥訊息,亦是滿意的划著小舟上了岸,快馬回報向雲。
待傳信士卒離去後,管亥亦是連連催促水手加快行船速度,爭取早些趕到烏林附近。
。。。。。。
第三十四章 肅殺月夜
烏林,說來在歷史上亦是鼎鼎有名之地,原因很簡單,一代奸雄曹操曾在此地被周瑜一把火燒的喪魂落魄,烏林乃一片綿延不絕的丘陵地帶,與長江南岸赤壁隔江相對,又名烏林磯。
今日,烏林港內駐紮了五千生力軍,而這五千生力軍,正是張虎、龐季二人所率之兵,意圖在此截殺向雲。
此時,天色已黑,彎月露出崢嶸。
烏林港,五千士卒正在埋鍋做飯,炊煙裊裊。
中軍大帳內,兩道人影正飲酒交談。
其中一人,乃身高七尺有餘,面容粗狂,年約二十餘歲的壯漢,壯漢飲了一盞酒,面色微紅,對一旁一個明顯文人打扮的中年道:“哎,龐先生,你說,向雲怎麼還未到,按理說,以樓船的速度,加上又乃順水而下,向雲早應到了才對,為何直至此刻=時,江面還無動靜,難道向雲發現了什麼風吹草動,不敢來了?”
此人名為張虎,江夏人氏,在劉表據荊州前,與襄陽人陳生同為賊寇,佔據襄鄉縣,後劉表單騎入荊州,劉表遣蒯越、龐季前往襄鄉,說降了張虎、陳生二人,二人自然而然成了劉表麾下將領。
不過,在原本歷史上,張虎、陳生佔領的是襄陽縣,只不過因向雲影響,這世的張虎、陳生跑到了離宜城較遠的襄鄉縣。
在三國時期,張虎有二人,一人便是此人,劉表部下張虎,另一人乃曹魏武將,五子良將張遼之子,雁門馬邑人氏,後承襲父爵,官至偏將軍,封晉陽侯,有一子張統。
聞言,一旁中年男子笑道:“呵呵,張將軍稍安勿躁,據眼線傳來訊息,向雲在宜城停留了一段時間,而後才往這邊趕來,一路上船速不快,走走停停,似乎正欣賞沿途風景,大約要亥時才能到達烏林,我們還有時間準備一番。”此人正是龐季,歷史上,關於龐季記載寥寥無幾,不過,從劉表派龐季與蒯越同去說降張虎、陳生來看,想必龐季應該有幾分才能膽略才是。
“欣賞風景?哼,向雲當真好心情,以前多有聽聞向雲如何如何厲害,如今看來,不過爾爾。”張虎聞言,心中有些不屑,他是江夏人氏,當初趙慈造反,張虎正巧外出,等他回來時,向雲已經平定江夏,向雲之名,張虎亦只在百姓口中多有聽聞。
原本在張虎看來,向雲應該很厲害,可現在危機來臨,向雲竟還在欣賞風景,自持頗有幾分武勇的張虎心中難免生出輕視之心。
張虎生的頗為強壯,在演義中,孫堅攻打鄧城,張虎與韓當戰二十餘合,陳生見張虎力怯,飛馬來助,被小霸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