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狂草
“以頭濡墨”是以身體的律動帶起墨的流動、潑灑、停頓、宣洩,
之二 書法美學(7)
如雷霆爆炸之重,如江海清光之靜。
張旭的“狂草”才可能不以“書法”為師,而是以公孫大娘的舞劍為師……
章草——隸書的快寫風格
漢字基本功能在傳達與溝通,實用在先,審美在後。
秦漢之間,正體的篆字太過繁複,實際從事書寫的書吏為了記錄的快速,破圓為方,把曲線的筆畫斷開,建立漢字橫平豎直的方形結構。
隸書相對於篆字,是一種簡化與快寫。
到了漢代,隸書成為正體,官方刻石立碑、宣告政令,都用隸書。
但是直接負責書寫的人——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抄寫員”,他們工作繁重,慢慢就鍛煉出一種快寫的速記法,這種隸書演變出來的快寫字型,最初沒有名稱,通用久了,除了實用,也發展出審美的價值,變成一種風格,被書法家喜愛,取名叫“章草”。
“章草”名稱的由來,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來自史游的《急就章》,有人認為來自漢代章奏文字,有人認為是因為漢章帝的喜愛,有人認為是來自“篇”“章”書寫的“章”。
“章草”保留了隸書的“波磔”,但是速度快很多,明顯是大量抄寫發展出來的需要。“章草”並不容易辨認,對初學漢字的人有學習上的一定難度,因此,應該通用於某一特定的書寫領域之間。
“章草”的字與字之間各自獨立,並不相連,書寫速度的加快只在單字範圍之內,還沒有發展出字與字連線的“行氣”。
漢字書法在魏晉之間進入嶄新的階段。原來由書吏(抄寫員)主導的漢字歷史,介入了一批知識階層的文人。漢字書寫對這些文人而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