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利弊決斷(1 / 2)

自東漢末年,漢桓帝開始,全世界就進入了新一輪的小冰河紀。從那個時候開始,整個東亞的氣溫就開始不斷下降。

這個氣候下降的趨勢,將會在南朝劉宋建立的時刻達到終點。

這個氣候變遷,帶動著整條四百毫米等降雨線的南移。同時因為氣溫的下降,中原地區的量產量也開始減產。

而眼下,季漢所處在的關中,就已經被這個氣候波動影響巨大了。

誠然,目前來看,把京城定在長安算是最好的選擇。不僅可以依靠成分純潔的關中維持政權穩定,同時還能穩定自身的基本盤。

但就現在這個情況,關中恐怕是很難向西漢年間那樣供養得起一個首都了。而且就算供養得起,對季漢來說也是鎖死了上限,未來兩百年裡京城不可能有更多的發展。

而且……就現在這個氣候趨勢來看,關中未來所面臨的可能不僅僅是糧食進一步減產。位於孤軒於中原之外的關中平原,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可能所面對的軍事壓力很可能也會越來越高。

畢竟小冰河紀的影響,並不只侷限於中原的。相比於富饒的中原,生活環境嚴酷的北境胡人實際上生活更加困難。

正因為氣候的變遷,北境胡人已經開始組團南下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關中可能持續要面對來自北境的壓力。

甚至就連季漢自己設立的六鎮,也可能是關中的威脅。

當然,季漢也可以嘗試從關東征調物資西進,以此來充實關中。但這樣一來的損耗將會是巨大的,大量的物資會浪費在路途之中。

尤其是當中原之糧沿著黃河運送到陝城之後,所有物資都得上岸陸運入關中。

這麼多的算盤一合計,精於算賬的尚書檯就給出了他們的建議。

遷都吧。

把都城遷到洛陽,依靠著司州盆地的險阻與中原水系的運力,可以從中節省大筆的財政。季漢還能因此加強對關東的控制,貌似一切都會好起來。

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政治股份可能因此被關東士族稀釋,不過這也算是沒有辦法的。

“總而言之,大將軍您也能看得出來,我們沒有選擇。”楊準攤了攤手,有些苦澀的對馬謖解釋道。

“若是可以,我作為關中人士,更願意讓朝廷繼續待在長安。但現在事實還是關中已經快要養不起京城了,為了國運恐怕不得不這麼做了。”

對於這個情況,馬謖一直處於深刻的沉默。在楊準解釋一番之後,馬謖也只是輕輕的搖了搖頭,並沒有說什麼。

有些事情,顯然無法靠一個人拼命就可以改變的。馬謖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現在就得動一動腦子,為此事想一下辦法。

“陛下什麼時候召開朝會再次商討此事?”

“兩日之後,陛下會在朝堂召開朝會。屆時不僅您需要前往,丞相也會參與商討此事。”

楊準擺了擺手說道。

“既然如此,那等大事商議完,跟丞相一起去給公琰弔喪吧。”

…………

…………

…………

兩日之後,決定季漢未來的一場朝會,在長安皇宮正堂召開。除了部分還在外坐鎮的官員之外,整個大漢各級重臣全都被召集了過來。

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人,自然是丞相諸葛亮,以及大將軍馬謖。

不過讓馬謖意外的是,這一次朝會上,他看到了好幾個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其中就包括他自己的兒子馬平,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其中在史官的位置上坐著的,則是陳壽。

這季漢的新一輪二代,這麼快就已經到了出仕的年齡了。

在馬謖好奇的掃視群臣,打算看看還有多少個生面孔時,劉禪也出來了。在劉禪親自出面,並由費禕主持下,這一次商討遷都的會議開始了。

談到遷都,費禕首先把戶部近三年的所有賬本拿了出來,並毫不避諱的向群臣公開出來。

“在這三年裡,隨著我們漢軍不斷東進,並收復了關東地區。事實上朝廷已經可以受到關東的賦稅了,就在今年,更是將中原三州的賦稅全都徵收了上來。”

費禕將賬本公開,並面色嚴肅的向群臣……或者說就是向馬謖和諸葛亮解釋道。

“但我們還是小瞧了餚函道運輸的困難,大量的糧草在中途被損耗掉了。”

“根據戶部就算,光從陝城運至長安,其中的錢糧損耗達一成半!如果算上之後的水路運輸,恐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